第598章 离乱的序幕-《明朝第一弄臣》


    第(2/3)页

    新官僚的权力不如旧官僚的大,特权也不如旧官僚那么多,可胜在一个安稳,只要兢兢业业的工作,就不会有通常情况下官场上的各种倾轧。虽然不能拿各种外快,可却会有丰厚的薪酬,足以养活一家老小之外,还有些结余。

    出身寒门的士子中,颇有些身怀正气的,看到了官场的弊端,在出仕前,往往会许下宏愿,革除弊政。当然,在通常情况下,在踏入官场之后,他们的正气会被带歪,棱角会被磨平,若不然的话,也不可能立身高位,早在入宦之初就已经沉沙折戟了。

    于是,书院的宣传资料中,尤其针对这一点加强了渲染,不少年举子都因此而被吸引过去了。

    这种情况李东阳看在眼里,却是无能为力,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只能取消科举。但是,先不说此议能不能得到皇帝的批准,科举是天下士子的期盼所在,谁要是敢上奏取消科举,势必会遭致天下人的怨怼,肯定是个里外不是人的局面,所以,谁也不敢提这事儿。

    而且士人们本来也不是一个正规的团体,只不过在大方向上有着相同的利益罢了,若是真的取消了科举,士人们马上就会成为一滩散沙,朝堂上没有新血补充,朝野之外的士子也会另寻出路。

    所以,虽然将科举的利弊都看在了眼中,可李东阳也是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会儿听说杨慎出京,他也有些担忧,生怕自己门下的这个天才少年也被书院拐走了,或者出意外耽误了春闱。

    “本来小弟也没打算让他去,只是他听闻之后,自己请命……”杨廷和苦笑一声,他如何不知道李东阳的担忧,可是,儿子大了。有了主见总也不是坏事。“唉,算了,让他历练历练也好,犯不上为了个黄口孺子,耽误各位大人的时辰,咱们还是继续商议正事吧。”

    “收服了英国公等勋贵,皇上也是如虎添翼,为今……纵是商议又能如何?”李东阳无奈啊。士大夫们压制勋贵压了几十年,该结下的仇都已经结完了,想化解又谈何容易?

    在正德整顿京营的过程中,倒是有些人利益受损,所以私下里也对外朝表示了善意;等到谢宏开始清查蓟镇的军屯时,士人们更是暗暗高兴,若不是怕太过明显,露出痕迹,他们恨不得把自家的田地都送给勋贵们,就等着谢宏硬来。然后勋贵们反弹呢。

    可谁想到会是如今这样?只是一场足球赛,以英国公为首的那些人就莫名其妙的倒过去了,连那个霹雳火爆的定国公徐光祚都不知吃了什么药,一副心悦诚服的表情。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也只能将之归结为粗鄙之人的臭味相投了。

    光是商议确实没啥用,在正德全方位的攻势面前,阴谋既没效果,也使不出来。正德可不是单单拥有兵权的强势皇帝,有谢宏的提纲挈领。他施政的方针和目标都是相当明确的,用在开国那二位身上的阴谋,在如今正德朝完全就行不通。

    “王阁老,江南那边有几分把握?”杨廷和突然向王鏊发问。

    “呃……”王鏊却没答话,而是下意识的看了王琼一眼,在场的都是士党中坚不假,可这王琼和周经却是后加进来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两人跟他的关系也很一般,因为他们是晋党中人。

    周经倒还罢了,给王鏊引见朝鲜使臣的就是他,虽然他应该不了解细节内容,可大体上也应该猜得出。但王琼就不一样了,江南王家和晋中王家的关系相当不好,这么机密的大事又怎能轻易说与他听?

    杨廷和面色一肃,沉声说道:“王阁老,现在是非常时期,贼焰如此猖獗,若我等彼此自己尚不能捐弃前嫌,又怎么可能完成匡扶社稷的大业?何况,以廷和之见,但是江南一处发力,未必就能尽收全功,若想一劳永逸,还须的山西同道共效大事才成。”

    “山西同道?莫非……”王鏊悚然而惊,在座的众人也都是脸色大变。

    冬天白日短,此时天色已然黑沉沉的了。

    远远的,从紫禁城方向传来了阵阵欢歌笑语,时而还夹杂着琴瑟只剩,显然,正德张罗的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