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吃饭最大-《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工业革-命。现代化。生产力,生产关系什么的。让朱元璋难以理解。根本一点也不接大明十四世纪的地气,而今何夕这番话,已经非常接地气了。

    吃饭为先,还是礼仪为先。

    很多人或许不理解,这还算路线?难道古代朝廷不让百姓吃饭。

    古代朝廷倒不会不让百姓吃饭,但是古代朝廷不负责这个。封建王朝从机构上都没有想过解决百姓民生问题。即便有,也是附带的。只要百姓不饿死就行了。

    倒是礼教之事,从来是地方官政绩的重点。天下到处的贞节牌坊就是证明。

    明清最重视百姓民生问题的。也就是朱元璋了。洪武年间大规模开垦耕地,大规模推广棉花。在朱元璋之前,棉花种植面积并不算太多,但是在朱元璋之后,棉花成为中国种植最多经济作物之一,让民间百姓衣服从麻料变成了棉料。

    可以说,何夕吃饭为大说法,正好契合了朱元璋的想法。毕竟朱元璋是真正挨过饿的。只是朱元璋很多时候是下意识关注民生。并没有提高到理论高度。

    当然了,仅仅形成理论也不行。

    儒家不乏视民如伤等理论,但是根本没有行动。而何夕从现代带来的理论方法,足够支撑吃饭最大,这一条施政路线。

    朱元璋只觉得眼前一亮,可以说比何夕之前提的什么什么现代化,要高明太多了。

    朱元璋转向太子,说道:“太子。俺记得东宫是有空地的吧?”

    太子说道:“有。”

    朱元璋说道:“回去之后,将空地开垦了,你自己每天闲下来就去种田。不许假手于人,朕要监察的。”

    太子一愣,说道:“是。”

    朱元璋说道:“你回去好好想想。朝廷责任到底是什么?是教化天下,而是让天下百姓吃饱饭。”

    太子心中暗道:“您的倾向性已经如此明显了。还有什么好想的。”不过太子也知道,今后朝廷风向要变,他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之前现在与未来要做的事情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