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历史的相似之处 下-《殷迹》
第(2/3)页
光依旧会沿着天柱而行
当光到达第二天柱最高处
夕阳将会照在永恒的光明之地
黄昏将从那里升起
或带来新生
或归于永恒沉寂
不息轮回。”
古卷里的古梵,以诗句形式出现的句子并不少见。不过这并不是古卷作者故弄玄虚,而是因为这些大多数都是作者从别人口,或者从更古老的献里得到的资料。这些内容,往往蕴藏着巨大的秘密。
陈子云发现,禅十七在问号旁边,做出了许多注释,但这些注释,连禅十七自己都没信心认为是正确的。
陈子云眉头轻皱,开始推敲起禅十七没能够解答出最终谜底的句子。陈子云清楚自己在很多方面无法和禅十七比较,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争强好胜的心理还是有的,尤其是如果能够解开一个连禅十七都无法得到答案的谜题,陈子云心里的成就感会更加强烈。
“第五纪元?天柱?光明之地?黄昏升起?新生?永恒沉寂?轮回。”
陈子云叨念着这些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实际上,这些词分开来看的话,每一个他都能够理解,只是组合起来之后,里面蕴含的意思,却足够让他觉得麻烦。他只知道,在某个历年里,今年恰好是第五历法纪元的开端。不过陈子云却清楚,这个纪元实际上并不算精准,因为在计算的时候,没把闰年算进去。有趣的是,按照这部历法的计算,有一些人把第四纪元的终结日子,也就是2012年12月21日,定为世界末日。但实际上,倘若真的有世界末日存在,也得算上闰年细微差距的时间,也就是说,人们少算了至少七十多天,“世界末日”至少得提前两个月才符合历法的运算。
第五纪元陈子云是清楚了,但这天柱又是什么东西?陈子云蹙眉苦思。
“不周山?天柱?”陈子云苦笑了一下。在神话传说里,不周山便是支撑天地的天柱之一。而陈子云更是去过所谓的不周山,他去到那里的时候,不周山还剩下半截,也就是玉城。
很显然,不周山绝不可能会是梵记载里的天柱。不过细想起来,在传说当,天柱一共是有四根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