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崇祯困局-《葬明》


    第(2/3)页

    对于这种局面,崇祯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济南告破之后,大批建奴军已经开始北返,那么接下来他就又要抽出更多的精力,来对付这支刑天军了。

    不过让他心情稍好一点的是从河南传来了消息,说左良玉已经在年后发大军进入了河南,一举克复了南阳府,并且在南阳府杀刑天贼近万之众,汝宁知府傅汝为则上奏说汝宁府的官军也克复了不少失地,在这样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局面下,这两个消息无疑算是亮点中的亮点了。

    于是崇祯当即一喜,便下旨奖赏左良玉以及傅汝为等人,称他们为国之栋梁,勉力他们要继续为国效力,尽快将刑天贼剿灭。

    但是这种高兴也仅仅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情,崇祯随即便被更多的忧虑给淹没了,眼下卢象升和高起潜都不知所踪,只是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在刑天贼军中见到过卢象升的尸体,但是却因为口说无凭,始终无法确定卢象升的生死,某种程度上现在崇祯已经开始相信卢象升的死讯了,可是对于高起潜这个混账东西,也同样在丘县大战之后便不见了踪影,他们不见也就不见了,重要的是他们当初手下的诸将们这段时间兵败之后,似乎也都人间蒸发了一般,不知道都领着残兵败将藏到了什么地方。

    虽然这些军将们显得有点无能,可是毕竟朝廷对他们还要依仗,这打仗总是要有人来带兵吧!军将可不如当兵的好找,要是这帮人都畏于朝廷追究他们责任的话,带兵不敢露面,这天下还指望谁来帮他守呢?更可怕的是一旦要是这些兵将们害怕事后追责,干脆也投靠了建奴抑或是刑天贼的话,那岂不是就更麻烦大了吗?

    所以崇祯为此和杨嗣昌商议了一番,决定公开下诏给那些败将们,就说这次兵败,责任不在他们这些人身上,而罪责都在卢象升和高起潜身上,免去他们的罪责,令其速速现身,朝廷依旧会留任他们。

    如此一来,得知了朝廷已经下旨免于追究他们的责任之后,已经消失了很多天的这些败将们才一个个的在京辅各地现身,最早现身的还是宣府总兵杨国柱和山西副将虎大威,他们二人当日在巨鹿一战之中,因为大营被鞑子兵攻克,营中将士被建奴军分割开,使得他们没有能和卢象升聚在一起,后来当刑天军突然现身杀入战场的时候,杨国柱和虎大威便趁势率领数百官兵杀出了重围,脱离了战场。

    本来他们是可以和刑天军汇合的,可是因为虎大威当年多次败于刑天军之手,现如今眼看要被鞑子所灭,反倒被刑天军所救,这脸上实在是无光,所以拒不肯领兵去和刑天军汇合,同时杨国柱也担心事后会背负一个通贼的罪名,所以两人商议之后,便率领残兵一路上风餐露宿,隐秘行踪逃到了定州一带,直到听闻朝廷下旨不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才敢领兵在保定府现身。

    二人一现身便立即写了奏疏,将巨鹿一战的详细情况陈报给了崇祯,怒斥高起潜对其见死不救,以及后来他们如何突围的事情都陈报给了朱由检,而且二人还将卢象升这次大战之中的表现写的清清楚楚,一同报知了朱由检,朱由检直到这个时候,才发现他误会了卢象升,而卢象升可能真的是已经重伤亡故了。

    随着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入卫,建奴军离京辅,京师的安全也就基本上得到了保障,这个时候崇祯也等不下去了,熊文灿早已被逮问了,眼下因为建奴入寇的事情,五省总督的位置一直空缺,刑天军又坐大于河南晋南等地,如果不尽快想办法压住刑天军的话,这天下今后是谁的还真就不一定。

    所以虽然建奴军还在山西北部和山东肆虐,尚未撤出关外,可是崇祯还是急不可耐的招对杨嗣昌,向杨嗣昌问计该如何对付刑天军这个大麻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