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排练-《一脉承腔》
            
            
            
                
    第(1/3)页
    “如果只是将老腔当做一种音乐穿插在话剧之中,那我们完全没有将老腔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我觉得可以将老腔作为故事的辅助,加入话剧之中,用唱词的那种苍凉之感,史诗之感让故事的展现更加出色。”
    陈亿夏闻言陷入了思考之中。
    见到华阴老腔第一眼就是被惊艳到了,如何使用却是一个问题,要是弄不好的话对不起这门曲艺。
    “陈导演,我也觉得这样做更好一点。”有几个人也提议道。
    陈亿夏脸上露出思索之色,随后道:“借老腔来辅助故事的叙述,可以。”
    决定了方法,几个人再度商议了一下具体的情况。
    “刘主任,我们这次来没有带剧本,等我到北京之后把剧本给你寄过来你看一看。”陈亿夏缓缓道。
    “好,谢谢陈导演。”刘兴武说到。
    送走了话剧组的人,老腔艺人们回到了虎沟村。
    过了几天,陈亿夏将话剧剧本寄到了老腔保护中心。
    刘兴武郑重地把剧本捧在手心,生怕弄坏了。
    回到办公室,打开剧本一看。
    陈亿夏在剧本里面画出了十一个点,要求刘兴武在每一个节点上安排一段老腔的演出,要求只有六个字“苍凉、苍桑、苍茫”。
    “怎么样?”张禾在一旁问到。
    这种编排的事情他不在行,刘兴武是专业的。
    “不难,很多地方我们可以用现成的剧目放上去。”刘兴武笑道。
    能参与这样一场大事,就算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那就好,这次要是成功的话,老腔可就真的走出去了。”张禾笑道。
    连着好几天,刘兴武废寝忘食,一门心思的扑在了节目的编排上。
    这天,邮局送信的来到了老腔保护中心。
    “刘兴武,有你的信。”邮递员喊到。
    刘兴武头发凌乱,正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刘主任。”吴小倩叫了一声。
    没有反应。
    吴小倩也不叫了,直接出去替刘兴武把信收了。
    一看信上写的寄件人,居然是“陕西省作家协会”。
    “这?”吴小倩神色惊讶,赶紧拿着信跑进了办公室。
    “刘主任,你的信,是陕西省作家协会寄来的。”吴小倩喊到。
    这个时候,刘兴武才抬起头,一脸疑惑。
    陕作协给他寄信干什么?
    “刘主任,你快看看吧。”吴小倩将信递出去,一脸的好奇。
    林雄也凑过来,两个人的眼神都盯着信件。
    “看你们俩着急的,我都不急,你们急啥。”刘兴武笑道。
    “我们也不认识作协的人啊,你说他们给我们寄信干嘛。”吴小倩笑嘻嘻道。
    “看看就知道了。”
    刘兴武将信封撕开,从里面取出了折叠整齐的信纸。
    打开一看,信纸上面的字迹是用钢笔书写的,刚劲有力,有着大家风范。
    “刘主任,你好,我是话剧原著的作者……”
    看完第一句,刘兴武的神色已经变得震惊无比。
    居然是话剧原著的作者寄来的信。
    陈亿夏导演的话剧的确是陕西一位鼎鼎有名的作家写的,改编工作是陈亿夏负责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