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江南水师-《乱明》
第(2/3)页
前段时间,朝鲜派遣万余jīng锐,随从济尔哈朗劫掠宣大,遭败绩。朝鲜一时大哗,驱逐鞑子的呼声再次响起,金自点和崔鸣吉的压力非常大。宋时烈趁机将松散的抵抗势力凝聚在一起,试图对抗金自点和崔鸣吉。
朝鲜居鞑子后路,若朝鲜重为大明藩属,则鞑子如芒在背,寝食不得安。
目前,就应该趁朝鲜内部不稳,派人与宋时烈接触,甚至可以派兵援助朝鲜。
初一看到奏章,杨嗣昌就明白,林纯鸿又在对女真鞑子出招。前段时间,骠骑军兵出宣大,一方面为战马,另一方面,也是在女真鞑子的蒙古一翼插入尖刀。现在林纯鸿又筹谋着在朝鲜故技重施,试图钳制女真鞑子,再加上辽东半岛的旅顺城,岂不是三个方向同时发力?
杨嗣昌叹息不已,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不经意间,林纯鸿着眼长远,默默布局。外界一直以为,荆州一时沉寂,显得有点不思进取。而杨嗣昌却看到了林纯鸿浓浓的进取之心!
原本,杨嗣昌的长期规划就是这样的,林纯鸿只是做了他想做,而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
杨嗣昌心里忽然生出一丝惺惺相惜之意。
林纯鸿把目标瞄准鞑子,客观上给大明朝廷带来了喘息之机,这自然是杨嗣昌梦寐以求之事,也是杨嗣昌为朱由检的谋划之一。
这个布局,对林纯鸿,甚至对大明朝廷来说,都堪称完美,只可惜……哎……好的方略,都沦为政争的牺牲品!
杨嗣昌琢磨来琢磨去,摇头叹息不止:为了转移朝臣的火力,这条方略,只好暂时放下了。
杨嗣昌的动作非常快,看到奏章后不过一个时辰,便即票拟完毕,大赞此方略之完美,力推与朝鲜接触之策。
朱由检看到票拟之后,揣摩不透杨嗣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慌忙将杨嗣昌叫进宫内询问。
朱由检问道:“与朝鲜接触不难,只需派出一钦差,携国书至朝鲜即可,只是,朝鲜内部功西派势力强横,冒然前去,恐怕自取其辱。至于派兵与朝鲜共同对抗鞑子,兵何在?钱粮何在?”
杨嗣昌道:“林纯鸿想做这事,若真要受辱,也是他受辱。他想去,就让他自己筹兵筹粮好了。”
朱由检从未听杨嗣昌说过如此不负责任的话,大为不满:“林纯鸿要跑到朝鲜兴风作浪,固然对我大明有利,只是我大明却要出具国书,为他的行为背书,这对朝廷有何益处?而且,林纯鸿若真掌握了朝鲜,恐怕对朝廷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杨嗣昌自信满满地说道:“皇上,何不将此事付诸廷议?”
朱由检愣了愣,方才明白杨嗣昌转移朝臣视线的打算。他默然半晌,叹了口气道:“真是苦了爱卿了!”
……
果然,不出杨嗣昌所料,一帮朝臣们正试图卯足了劲,借孔子被辱一事,彻底陷杨嗣昌于困境,哪想到杨嗣昌忽然抛出了向朝鲜派遣使臣之策,妄言有后路牵扯鞑子、恢复藩属等利,力主立即推行。
杨嗣昌的方略,自然有一批拥泵者强力支持,再加上熊文灿、杨一仁、包哲东从一旁支持,声势颇为壮观。声音一下子盖过了禁顾山讲学、禁天下书院之叫嚣。
这帮朝臣反对杨嗣昌,并未形成统一的团体,也没有明确的核心,呈一盘散沙之势。他们或源于对杨嗣昌清洗都察院的不满,或嫉妒杨嗣昌深得朱由检宠信,或对杨嗣昌隐忍退让策略不满,一直处于自发状态。
现在,他们见杨嗣昌坚决支持向朝鲜派出使节,瞬间忘记了借辱孔子一事逼杨嗣昌的打算,磨刀霍霍,准备狙击杨嗣昌的朝鲜之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