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要致富,先修路-《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2/3)页

    商人主动提出来承包官道!

    楚云发现这些商人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似乎能够想到各种赚钱的方法,都敢主动向官府提出要承包官道的重修和维护了。

    不过将道路承包给私人建造是历史上一种常见的做法。

    商人们将自己的钱投入道路建设,然后在道路上设立收费站,以收回自己的投资,并通过对道路的维护和经营赚取利润。这种投资-回本-盈利的模式符合商人一贯的做法。

    “户部整日都在声称国库紧张,我们对于道路年久失修和泥泞有所了解,但是苦于各项工程都在进展,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因此官道将就用着,些许地段也许通行较慢,却也说不上无法通行。如果有民间的商人愿意用自己的家财重修官道,对于我们财政来说是一个解脱,另外还方便百姓、马车通行,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不过让商人们控制道路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他们可能会利用对道路的垄断征收高额的关税,还用来打压同行的其他商人。万一百姓哀声怨道,则此举会让我们官府失去民心。正是利弊难以权衡,所以我们才在这个时候迫不及待地前来拜访军主大人您。”工部的官员说道。

    又是这种难以抉择的选择题……楚云已经不止一次面临类似的重大选择。

    道路交由私人建设和承包不只是表面这么简单,除了这件事情本身的利弊以外,还有一个间接的影响——那就是传统。

    如果开了这个头,以后官府以此便可以一举反三地将更多的事情承包给更加专业和积极的商人,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最严重的后果便是被财阀集团绑架官府,而比最坏的结果稍微好一点的后果是重修道路之后商人为了尽可能压榨道路的价值,而不愿意铺设新的地面。由于他们拥有着对道路的垄断权,这段道路可能会在以后陷入破落的困境。

    虽然交由民间商人经营官道可能带来后续的问题,不过诱惑力也很大,官府不用钱就能够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民间的白银储备量远比官府要多。由于官府限制了购买土地,民间白银的投资途径就只能够转移到工厂、古董书画等物品上面。现在又多了个选择——更加缺钱的基础设施建设。

    说实话修路对于商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投资大、周期长。

    有商人愿意组团前来投资,商人的思维已经做出了较大的突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