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一味硬刚,或者聚拢在一起,他们迟早会全军覆没。 “呜……呜……” 断断续续的号角声从千夫长旁边传出。 吐蕃骑兵不再恋战,只管逃跑。 马上能扔的东西,包括水、干粮、盾牌、镰刀、绳索等,全部扔掉,减轻战马的负载。 更有慌张的吐蕃骑兵,将兵器丢弃,只管驭马狂奔。 一路又是追击数里,最终与唐军完全错开的时候,只剩下不到五百名吐蕃轻骑。 就在唐军准备利用骑射,继续追击的时候,李瑄发话:“辛将军,莫要再追击,随我一起支援南将军!” 吐蕃轻骑散开逃跑,想要全部追上,并不容易。 “遵命!” 辛云京以旗号令,趁太阳没有落山之际,没有受伤的八百多轻骑跟着李瑄,向积石城的正南方而去。 …… 吐蕃一人双马入唐国境。 在冲锋的时候,将备用马留在后方,由二百名吐蕃骑兵看管。 南霁云带着一千精骑,出积石城南门顺黄河而下,直接绕到这批战马后方。 守卫的两百名吐蕃骑兵猝不及防,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将备用马引走。 南霁云一箭射死吐蕃的百夫长,又手刃一名百夫长。 最终,守马的吐蕃士兵只有二十几人逃窜。 南霁云当机立断,下令一百名精骑,赶着这八千匹马,向黄河而去,然后沿着黄河回城。 剩下的九百精骑,与南霁云一起对抗南逃的吐蕃残兵。 在李瑄刚开始冲阵的时候,南霁云就与赞那相遇。 得知备用马匹被唐军掠走,赞那非常惊慌。 尽管备用马被牵离没多久,但赞那却无法去追击。他要想办法逃离唐军的围追堵截。 “万夫长,唐军虽不到千人,却俱为铁甲。我等士气低落,不宜硬战。属下率领一部分士兵牵制住唐军铁骑,您尽快撤离。” 麾下千夫长主动请缨,向赞那说道。 挺身而出阻拦唐军是为九死一生,可见他对赞那的忠心。 “也唯有这样了!” 赞那如果想要死战,之前肯定会救被唐军围住的士兵。 现在赞那只想迅速逃离,待下次整军,再一雪前耻,为勇士们复仇。 “你是我麾下最勇猛的千夫长,我希望你能活着回来。” 赞那又向这名千夫长鼓舞一句。 “唐军人少,尽为军功,谁杀死唐将,封为贵族。” 千夫长向赞那重重点头后,点一千吐蕃骑兵,冲向南霁云率领的精骑。 赞那率领最后近八百骑,趁机绕过去。 “敌人残兵败将,我军精锐之师。若是敌人逃跑,愧对将军!” 南霁云看出吐蕃骑兵的目的。 他与另外一名衙将彭任商议后,决定将麾下分为两部分。 一部四百精骑,由衙将彭任率领,继续追截赞那。 另一部由南霁云率领五百骑,剿灭向他们而来的千夫长。 “猖狂!” 吐蕃千夫长见南霁云分兵,虽心中担忧,但豁出去了。 希望能击拜眼前的五百骑。 毕竟他的麾下有上百套锁子甲,和数十套铁甲。其他还有五成以上披皮甲。 他以铁甲为先驱,准备与唐军硬碰一下。 吐蕃号称“以甲坚”,吐蕃的铠甲的数量和质量,虽与大唐差好几个档次。但吐蕃的披甲率只是不如大唐,其他回纥、突厥、葛逻禄、西域等国都比不上吐蕃。 吐蕃全民皆兵,四如共四十六万大军。 另外,苏毗十个东岱,通颊十一个东岱,象雄十东岱。还有附属白兰羌、吐谷浑的军队。 唐军的边军和禁军加起来,都不一定有吐蕃军队多。加上超高的披甲率,这也是吐蕃能一直向南威慑南诏、剑南,向西能与大唐在西域争霸的原因。 “喝!” 吐蕃千夫长大喝一声,握矛猛刺,一名与他交锋的唐军铁甲被刺中喉咙落马。 他身披锁子甲,手持长矛,连连将数名唐军精骑杀死。 南霁云也手持长枪,开始他真正的战斗。 从小习武,也终于有用武之地。 力气、勇气、意志、耐力、反应力,南霁云都为上乘,使其一上战场,就成为一名猛将。 他连连突击,刹那间就刺死数名身披锁子甲的吐蕃士兵。 南霁云看到吐蕃的千夫长不断斩杀唐军精骑,十分愤怒,遂挺马向其冲刺。 那吐蕃千夫长并不惧怕南霁云,他横持长矛,迎枪而上。 “铛!” 枪矛相交,一道金铁之音响起。是吐蕃千夫长挡住南霁云的长矛。 两人错开后,回马再次杀向对方。 这一次距离近,马匹无法冲刺起来,两人都看出对方的强大,不约而同地驻马搏斗。 南霁云灵巧运用长枪,主动攻击。 “铛铛!” 吐蕃千夫长又架,又是拨,连连格挡。 他的力量不比南霁云差多少,又有着丰富的马战经验,所以在这种性命相搏中,头脑清晰。 他能看出南霁云精通技击之术,力量巨大,但实战经验不足。以守为攻,寻找南霁云的破绽,给其致命一击。 南霁云不是年轻的毛头小子,他一时没拿下吐蕃千夫长,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尽情施展二十年所学,牢牢占据优势,出枪愈发凌厉。 久守必失,哪怕是千夫长这样的强将。 他感受到南霁云的枪法如疾风骤雨般,连绵不绝,防守起来逐渐被动。 片刻后,千夫长就变得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来人,过来帮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