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啊……” 突然间,还在隐藏的吐蕃士兵,发出几声凄厉的惨叫。 “你们想死吗?” 谐拱大怒,这种平白无故的大叫,一定会惊扰唐军,本来他们可以再近一点,进行突袭。 “启禀将军,唐军在他们阵前二百多步的位置,放了许多捕兽夹。” 千夫长将此禀告给谐拱。 “真阴险卑鄙!” 谐拱脸色一黑,下达命令:“勇士们,冲击!” …… “敌人夜袭,戒备,戒备!” “呜……呜……” 唐军号角吹响。 安思顺和钳耳大福被惊醒,他们披上盔甲立刻跑出营帐。 唐军早已演练过该如何去应对吐蕃的突袭。 在队头和押官的带领下,士兵们迅速走出军营。 一部分顶在阵前,一部分在预备队的区域,继续休息。 弓箭手、强弩手就位。 还有五百强弩手作为预备队,捕捉吐蕃士兵的重甲。 安思顺猜测吐蕃一定会依靠重甲之坚,冲击一个位置。 在唐军还未准备好的时候,吐蕃步兵已经冲到最南面,与唐军的长矛大盾,撞在一起。 “杀死唐人……” 吐蕃先头战阵部队,也持着近两丈的长矛,在大盾兵的掩护下,与唐军对攻。 如果能将唐军的长矛压制,他们的刀兵挺入阵,有机会放大缺口。 但攻阵者,本就是劣势方。 唐军战车、鹿角挡在前面,且大盾防守严密,长枪兵井然有序地突刺。 “噗嗤!” “噗嗤!” 吐蕃长矛士兵往往立足未稳,就饮恨在唐军大枪兵的刃下。 但吐蕃步兵憋着一口气,前方战死,后方递之,哪怕尸体堆积一层,哪怕死十数人才能将一个鹿角清理,他们依然悍不畏死,前赴后继。 唐军的强弩手就位。 “咻咻咻!” 在军阵与军阵间的缝隙,将强弩射出。 一名名前驰兵被射倒。 “咻咻咻!” 弓箭手组成一阵后,也在向黑暗中抛射,为唐军减缓压力。 唐军准备充沛,每人平均二百支箭,所以不在乎箭矢的消耗。 “呜呜呜……” 有吐蕃士兵挥舞投石索,将一块石头甩向唐军。 “铛!” 疾速的石块,也只能让唐军的大盾发出响声,并不能威胁到唐军。 投一些石块后,见不能伤到唐军,吐蕃士兵便不再用投石索投石。全线以步兵冲击! 谐拱以为南方的进攻,会牵制唐军,他令东面的重步兵持长矛开始猛攻。 他们披锁子甲,浩浩荡荡,能披重甲,必是更敢死的勇士。 “弩兵预备队,去东面支援!” 安思顺得知吐蕃重甲的消息后,立刻令弩兵过去射击。 同时,奇兵也要做好准备补缺。 吐蕃的重步兵让唐军的大枪兵伤害有限。 但唐军的大枪兵基本上都是龙鳞甲被身,又有大盾帮挡,所以还是优势。 唐军的大枪兵在盾牌下,用长枪刺吐蕃重步兵的脖颈,或者面部。 “啊……” 一旦命中,吐蕃死相极惨。 “咻咻咻……” 弩兵们找好位置,发射强弩。 强弩如雨疾射,三十步的距离,所中必倒。 吐蕃以不畏死的战法,长矛对攻中,总是可以找到破绽,杀伤唐军。 唐军在阵亡后,尸体被抬下去,又有新的步兵补上。 …… 传令兵划小船过漓水,将吐蕃夜袭的消息,告诉李瑄。 “果然是夜间动手了。我军步兵军阵防御见长,安思顺又是沙场宿将,以一万多精锐步兵,挡住三天轻而易举。先令车将军过河后按兵不动,等吐蕃步兵再死伤一些,士气减弱,再给予其致命一击。” 李瑄向传令兵吩咐道。 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堂兄。 安禄山的母亲带着安禄山这个拖油瓶嫁给安延偃,虽与安思顺没有血缘关系,然而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好。 但安思顺对大唐忠心耿耿,历史上,他可能通过小道消息,知道自己的堂弟要造反,多次上书朝廷,但李隆基不信。 李瑄很信任安思顺的能力,所以给安思顺节制漠门军的权力,使钳耳大福不得违抗安思顺的命令。 翌日清晨。 惨烈的战斗,还在进行中。 李瑄这次亲率所有轻骑、精骑,到吐蕃阵前三里处。 吐蕃步、骑的精神再次绷紧。 实际上他是来隔河观看安乡城下的战斗。 血水流成小河,流入漓水,使漓水变成暗红。 血腥随着冷风,飘荡方圆。 喊杀声和惨叫声,震动长空。 “我军阵形保持完整,今天吐蕃步兵不可能攻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