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于自己的赏赐,他不怎么关心。 他会将自己的绢,赏赐给战死亲卫的家属和活着的亲卫,以换取他们的绝对忠心。 本来李瑄想将金银赏赐给军中将士,仔细一想,又不太合适。 他怕监军秘告他拉拢人心,李隆基很忌讳这种。 因为他真是想拉拢人心。 现在还不到时候。 “还有十名教坊的歌妓,被送入府中。”沈籍又向李瑄说道。 “就住在我府邸中吧!” 李隆基赏赐李瑄美人歌妓的目的很明显。 李瑄哪能推脱的!他的文采名动长安,武勇声震天下,刚正果毅,又不贪财。 如果连女色都不近,那不就成圣人了吗? 这天下不允许有两个圣人! 虽然李瑄向李隆基说过“匈奴不灭,何以为家”,但成家立业,和这方面是两回事。 “她们平日练习乐器歌舞,技艺精湛,为首的女子,美若天仙。李帅连月征战,不如欣赏一番!” 沈籍为李瑄着想。 他也是第一次看到那么美貌的女子。 “改天吧!” 李瑄刚回来,没心情。 沈籍只能作罢! 回到卧室,李瑄观看李祎赠送他的《行军录》,此次在吐蕃境内奔袭,《行军录》对他有很大帮助。 比如借助坡势突袭,就是行军录中李祎曾经用过的战术。 但李瑄也有对行军录补充。 他结合行军录与陇右、青海、九曲的地图,思索下一次的战术。 “历史上哥舒翰在青海湖中心筑应龙城,并将神策军移至应龙城。此真能影响吐蕃靠近青海吗?” 李瑄在地图上写写画画,思考这一点。 龙驹岛上有山,在上面筑城,顶了天东西七十丈,南北四十丈。 这能驻扎多少士兵? 就算敌人靠近青海湖牧马,夏天还得划着船过去,去个千八百人有什么用? 倒不如扩大伏俟城的规模,陈以重兵轻骑,让伏俟城成为扼制吐蕃进入唐境的桥头堡。 李瑄看到伏俟城一带,其实挺适合放牧的。 除此之外,九曲的精华之地,一定要收复。 那里有吐蕃建筑的树墩城、大莫门城、宛秀城、百谷城。 更有赫赫有的黄河大桥,洪济桥。 据《行军录》上说,树墩城中,是吐蕃的兵甲库,里面有诸多吐蕃锁子甲、铁甲、兵器。 百谷城,是吐蕃的粮仓之地,九曲一带吐蕃屯田的麦子,都藏在百谷城,甚至青海地区、赤岭地区吐蕃士兵的粮食,都由百谷城出。 而大莫门城至大非川,青海南部一带,还有九曲黄河的上游,皆是吐蕃放牧之地。 曾经吐蕃在黄河上游放牧,还要向大唐申请,现吐谷浑被征服后,吐蕃肆无忌惮。 “如果要取,必先拿九曲。遏制住洪济桥,断其粮仓!” 思考到天黑,李瑄坚定战略。 但肯定不是现在。 春天时李瑄不打算出兵作战。 陇右兵力不够,出兵太频繁。 他的陌刀军也未到位,新兵招募,不能立刻战斗。 李瑄心中希望能凭借这次的战功,让李隆基给予他河西兵权。 有河西军的加入,李瑄才有足够的精兵。 晚饭的时候,李瑄吩咐沈籍准备一些粥和胡饼就行了,一路行军天天吃牛羊肉,都吃腻了。 吃完饭,李瑄掌灯将此次战斗的一些心得记录下来,方才沐浴入睡。 一大早,李瑄在院中舞槊,继续锤炼槊技。 李瑄经过这次大战,突然发现在战场上“摧枯拉朽”的纯铁兵器挺适合他,往往一击能折断敌人的兵器,战斗的时候更为刚猛霸道。 有机会李瑄会找工匠,锻造一柄铁枪,但马槊之技,必须勤修。 李瑄练习半个时辰后收槊,罗兴跑过来接过李瑄的马槊,并对李瑄拍马屁道:“七郎的槊法绝世,又神一分!” 皇甫惟明走后,整个陇右,估计也就罗兴会在私下称呼李瑄为七郎。 这是主仆之间的密称。 “可惜没人能与我过三槊。” 李瑄对这一点挺遗憾的。 他战过许多号称猛将的吐蕃士兵,皆不堪一击。 与南霁云、车神塞、张兴、辛云京比试,还得防止伤到他们,让李瑄很不痛快。 “哪是三槊,天下间无人能过七郎一刺!” 冲锋陷阵的时候,罗兴一直在李瑄右侧,薛错一直在李瑄左侧,他们各执一盾,防御流矢暗箭。 两场战斗,神策卫死伤百人。他们两人毫发无损,说明皆负勇力。 罗兴还没见过哪个猛将,正儿八经接住李瑄一招,只有一些偷袭者,让李瑄无法先发制人,但也仅此而已。 李瑄只是笑了一下,目前来看,确实是这样! “我要去洗漱了,你还跟着干嘛……” 李瑄看着罗兴。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