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李隆基迟迟不下令废除太子,让李林甫很郁闷。 太子一直在东宫,就是不承认奴仆是他派到太原的。 太子府的奴婢、属吏,皆表示那奴仆只是一个小杂役,平时看不见太子之面。 太子怎么可能将这小杂役派往太原呢? 李隆基在一次朝会后,又以此问李林甫,好在被李林甫搪塞过去。 他甚至感觉到李隆基没有废太子的意图,这让他十分惊惧。 如果太子不被废,现在对太子的伤痛,将来会十倍、百倍,加在他或他的后人身上。 他第一次感觉,自己看不透圣人…… …… 敦煌,太守府。 李瑄经过玉门关、阳关的视察后,返回敦煌。 颜真卿已经全部审讯完毕。 “启禀李帅,盛玉亮已经全部招供,这是他的罪状!” 堂内,颜真卿将几份罪状,交给李瑄。 他还没开始上刑,盛玉亮就全招了,只求速死。 李瑄接过罪状,上面主要描述盛玉亮贪污受贿,与贼商狼狈为奸。造反的帽子也被扣在头上,由不得他不同意。 其他的罪状是敦煌长史、敦煌令等人的,皆有贪墨。 不仅仅是与贼商串联,还与豪强联合,欺压百姓,甚至还有以权谋私,售卖流外官的事情。 流外官虽不在品级之内,但可以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李帅,那三个贼商队不仅仅是他们三支,还有联盟的同伙,只是他的同伙不干劫掳妇女的事情,充当正经商队。这些商队准备混在一个商盟中,配合贼商,在沙漠中洗劫那些商盟。可惜李帅您封锁玉门关,使他们的计划一直得不到实施。” 颜真卿又向李瑄说:“属下已经掌握那四支商队的动向,通知豆卢军、墨离军抓捕他们。不知抓到他们后,该定下什么样的罪行?” “与贼商同罪!” 李瑄没有丝毫犹豫,为这些商队定罪。 颜真卿点头,那些贼商死不足惜,将他们的罪行披露后,商人们会感到情形。 因为李瑄揪出“奸细”,让许多商队逃过一劫。 “从贼商口中得知,西域也有贩卖汉人妇女的贼商,但西域汉人,往往与军人浑居,很难得手。” 颜真卿又将这件事告诉李瑄。 “我会通知夫蒙将军留意!” 李瑄知道不容易得手只是相对的,汉人女奴价格那么高,只要掳走一个稍有姿色者,就能大赚。 “参与叛乱的豪强,皆被抄家!金银珠宝按照您的吩咐,与贼商和贪官那里得到的金银珠宝一起,由河西长行转运至长安。绢、钱,归军资。田产归地方……” 颜真卿将“战利品”告知李瑄。 “佃农、少地者直接给他们发放土地,不能让田地荒芜。其他作为军屯,雇佣百姓耕种。” 李瑄照常吩咐一声。 又过七日,长安的诏书到达,李瑄被授予权力。 其他四支贼商,皆已被抓获。 斩首的时候,全城百姓都出城观看。 最先斩首的是这些贼商,李隆基要求将他们的首级摆在阳关三日,李瑄得遵从。 脑袋一斩下来,就装车运走。尸体在城南掩埋。 “噗嗤!” “噗嗤!” 一个个贼商的脑袋落地,使敦煌百姓一阵振奋。 胡商其实觉得很痛快,因为贼商也会要他们的命。 但是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当他们进出阳关的时候,才明白他们这些外人一定要老老实实,不能胡来。 否则会被杀鸡屠狗一般。 轮到豪强首领和官吏斩首的时候,百姓们更痛快。 了解经过后,他们知道这些汉人官吏,比贼商还要可恶。 在押送出城前,许多官吏已经被杂得鼻青脸肿。 “噗嗤!”“噗嗤!” 在百姓的呼呼声中,一颗颗好大的脑袋落下。 李瑄的威望,在敦煌百姓心中已到达顶点。 那些被解救的妇女家庭,对李瑄更是敬若神灵。 斩首完毕,其余官吏家人、豪强家人,连带着俘虏的奴仆、郡兵,都押送到姑臧城。 敦煌不可能用到这么多人。 发生在敦煌城东门的斩首事件,没几天就传遍河西走廊,传到陇右诸郡。 虽然朝廷公布是敦煌豪强谋反! 但敦煌豪强为何谋反,他们最清楚不过。 李瑄就是屠夫,专门屠戮豪强,和汉代的酷吏一样残忍。 但在河陇,豪强根本无法与李瑄相抗衡。 因为李瑄不仅控制军队,还随意驱使诸胡部,豪强连组织在一起的机会都没有。 河陇豪强认定李瑄迟早会宰了他们,于是纷纷向东迁徙。 有的土地,能贱卖给当地富农,大族。但许多土地,都白白舍弃。 新的地方,他们失去土地,注定会没落,因为当地一定会打压外来者。 这种豪强迁离河陇,对李瑄来说不是好事。 豪强们不会再心存幻想,当他们退无可退的时候,就会寻战时机爆发……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