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中丞,我所说之言,是否属实?” 李瑄见杨慎矜不说话,又淡淡地问一句。 “是……不是……” 慌神的杨慎矜点头后,又迅速摇头。 他的心在砰砰直跳。 各种情绪和疑惑填在胸口,以至于语无伦次。 “到底是不是!” 李瑄乘胜追击,又重重地问杨慎矜一句。 “不是。杨氏已失去神器一百多年,天下民心向唐,我怎么可能再想念隋朝呢?” 又沉默片刻,杨慎矜静下心说道。 他有意回避史敬忠之事! “我对史敬忠知之甚详,现在就将他抓住,押送至兴庆宫,由圣人问询。难道你不知道身为大臣言谶的后果吗?天命在圣人那里,岂是你们能动摇的?” 李瑄说罢,起身就欲离开御史台。 杨慎矜听后更慌了,他立刻叫住李瑄:“大夫且慢,下官与史敬忠只言于天象,绝对未言不忠之事,还望大夫明察。” 他虽然相信史敬忠,但也知道圣人不能容忍这一点。 如果被圣人得到史敬忠言过天下大乱,圣人必会大怒。 到时李瑄再煽风点火,诬告他意图利用谶书恢复隋朝,只怕小命不保,家族也会被牵连。 “我不信!” 李瑄丢出这三个字后,继续挪步。 “大夫若能信我,下官愿意帮助大夫做任何事情。” 眼看李瑄就要迈出大堂,杨慎矜咬了咬牙,前几步喊道。 他能当上御史中丞,自然不是蠢人,李瑄没有直接告密,而是先向他说。 明摆着就是以此威胁他。 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情,杨慎矜只能向李瑄服软。 不单单是他,他的兄长少府少监杨慎馀,他的弟弟洛阳令杨慎名也会受到牵连而死。 因为他们也姓杨,是隋炀帝的玄孙。 “我可不是李林甫!一切都是为国为圣人,两袖清风,秉公办事!” 李瑄停下脚步,扭头向杨慎矜说道。 “大夫虽年少,却也德比山高。下官必为大夫赴汤蹈火。” 杨慎矜松一口气,心中虽然不好受,但表面上还得恭维李瑄。 “不论是侍御史,还是殿中侍御史,都需要刚正不阿,正视绳行的人担任。卢铉等几个侍御史,没有这样的德行,有什么证据把踢出御史台吗?” 李瑄又重新回到座位,向杨慎矜说道。 这一次,杨慎矜不敢坐着。 李瑄的一句话,又把杨慎矜问住了。 这是要他交投名状啊! 卢铉等几名侍御史,都是李林甫的爪牙。 侍御史和监察御史一样,虽然品级不高,却是御史台最核心的组成。 无数名臣宰相,都担任过侍御史的职务,“青豺噬虎”,指得就是穿七品绿色官袍的侍御史总能对大臣进行拿捏。 圣人在指定大案中,不会用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吏,往往由侍御史审理。 “怎么?不愿意吗?” 李瑄看了杨慎矜一言,平淡地说道。 “明日早朝,下官会找机会弹劾卢铉等侍御史。” 杨慎矜心中一凛,赶紧说道。 “就明日早朝,如果杨中丞找不到证据弹劾卢铉等人;我就会弹劾你。” 李瑄向杨慎矜威胁。 如卢铉那样疯狗一样的小人,又经常在御史台办案,身为御史中丞,怎么可能没卢铉的证据呢? “是!” 杨慎矜只能遵从道。 死道友不死贫道,他脑海中想象用什么办法为李瑄交上投名状。 “好!我就不去捉拿史敬忠了,关于史敬忠之事,杨中丞的小妾、奴婢都清楚。我还有其他把柄,如果杨中丞能大公无私,我或许就把这些不美好忘记了。” 李瑄又对杨慎矜说道。 这次当然是吓唬他的。 李瑄不怕他藏起史敬忠,因为还可以审讯他府中的人。 主要是让杨慎矜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为李瑄掌握他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 “下官一定听从大夫的吩咐,铲除奸佞,公平公正。” 杨慎矜相信李瑄的话。 他认定李瑄的在他的府中有细作,甚至会是他最亲近的小妾。 否则不可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杨慎矜只能充当“变节之臣”,对李林甫反戈一击。 “带我去见王将军!” 李瑄这才起身。 杨慎矜在身后随时,指引李瑄。 御史台的官吏看到这一幕,都十分震惊。 之前李瑄杨慎矜一起来的时候为并行,杨慎矜虽谦卑,但总归算正常。 哪像现在,完全是随从一样。 要知道,杨慎矜和右相是同一派系,理应对李瑄敬而不畏。 如此情景,御史台的官吏和一些刀笔小吏,皆对李瑄产生一种畏惧之心,认为李瑄的手段比传说中的更可怕。 一刻钟后,他们来到关押王忠嗣的台院监牢处。 不久前,王忠嗣还是堂堂边帅,手握十几万大军。 世事无常,现在不仅沦落为阶下囚,还要遭受小吏的欺凌。 御史台的监牢门口,殿中侍御史卢铉和刑部、大理寺的官吏正带着属吏等待李瑄到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