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有河东骑兵的加入,战场优势被确定下来。 且许多吐蕃骑兵队伍被冲散,不得不向唐军营寨的方向跑。 李光弼不仅富有谋略,而且武艺高强,加上他正值壮年,吐蕃在失去猛将的情况下,没有人是李光弼一合之敌。 李光弼不仅穿插中心,还派一队骑兵,去截击吐蕃骑兵的后路。 他知道李瑄的计划,尽可能的歼击吐蕃骑兵。 与此同时,吐蕃的左翼,被程圭率领的朔方骑兵迂回而来。 他们配合李朱师的轻骑,短短时间,就让吐蕃的左翼溃败。 在左翼溃败的情况下,程圭和李朱师也有与李光弼一样的想法,截断吐蕃入大非川营寨的后路。 “我的十八猛将啊!” “尚多热尔!” 当尺带珠丹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剧痛,仰天咆哮一声。 这道消息如果传到全军,本就有劣势的吐蕃骑兵,士气会荡然无存。 寄予厚望的尚多热尔等猛将被李瑄杀死,使尺带珠丹在一瞬间失去对获胜的希望,满脑子都是保存实力的念想。 “撤兵!撤兵!撤兵!” 尺带珠丹拍着栏杆,大喊三声撤退。 他隐隐已经看到从风尘中杀过来河东军、朔方军。 必须撤军,再想对策。 没庐穷桑倭儿芒全程一语不发,他听到这话,知道大军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他强支撑着,使疾病的身躯没有倒下。 他在想吐蕃该怎么样退回雪域高原的呢! 一次次的失利,竟让强硬派的没庐穷桑倭儿芒萌生退意,可惜是在他行将就木的时候…… “呜……呜……” 吐蕃退兵的号角接连不断地在战场上响起。 声音低沉,断断续续,无比悲凉。 此时,大量吐蕃骑兵与唐军交织在一起,撤退必然会死伤惨重。 但不撤退的话,死得更惨! 看到吐蕃骑兵撤退后,唐军列在吐蕃前线重甲步兵动了。 这里由高秀岩和李广琛率领。 他们一直在等待这一刻。 虽然他们前方、左侧、右侧,都有吐蕃步兵,但唐军浑然不惧, 唐军本是一个整体的阵形,开始变阵。 以五千重甲步兵向左侧移动,以五千重甲步兵向右侧移动,主力向后移动, 且阵形分散开,留有巨大空间,为强弩兵发挥。 唐军的投石兵、床弩兵,也都放弃这些器械,携带长矛,随着唐军的弩兵运动。 唐军的前后左右,依旧有全是铁甲、大盾,阵形不乱。 末结桑东则布看到唐军往后退,摆脱他们的围堵,就知道这些步兵要阻拦己方骑兵撤退之路。 关键是,唐军两万五千重甲、铁甲排开,长枪向外,一定能将归路挡住。 “冲上去,不要让唐军将队伍扩充开!” 末结桑东则布下令让步兵攻击,此时此刻,他必须这么做,一定要让骑兵有机会回到大非川。 这个时候,骑兵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停!防御!” “强弩,准备……” 李广琛见吐蕃步兵三面主动攻击,立刻下令唐军停止行进。 此时,唐军的阵形,已经不是完全的防御阵形。 但吐蕃就算十万大军围攻,一时半会也难以冲破。 更何况,吐蕃没有那么多时间。 “咻咻咻……” 吐蕃士兵在军令下,咬牙冲上前。 唐军的上万架强弩,从缝隙中探出,先后发射。 弩箭如雨点一样密集,破空之音令吐蕃士兵头皮发麻。 总有盾牌未挡住,被强弩穿身。 片刻后,吐蕃的长矛兵,与最前排的唐军重甲大枪兵,战在一起。 双方枪矛对攻,金铁声,惨叫声,此起彼伏。 片刻间,血液流满土地。 和吐蕃不同,唐军的强弩不断地从队伍与队伍的缝隙中发射。 强弩手轮换,擘张弩不断上弦,一个接着一个,箭矢不停。 这么近的距离,哪怕吐蕃士兵披的是铁扎甲,也会被轻易洞穿。 是以,在如此步兵对攻之中,吐蕃死伤惨重。 但他们必须将唐军步兵拖在这里,为骑兵争取回大非川的时间。 而唐军步兵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步兵,张兴率领的一千陌刀兵。 “让开!让我们陌刀军冲破他们。” 张兴在步兵大军的最左侧,那里有五千以上的吐蕃步兵正在冲阵。 队与队伍之间,有一丈多宽的缝隙。 吐蕃士兵要是从这些缝隙冲击,就算不被强弩射死,也会被两侧的长枪捅几个洞。 张兴吩咐强弩手让开,他将陌刀军分为数队,从这些缝隙中冲出,主动出击。 陌刀军俱披特制的鱼鳞重甲,着内甲。 陌刀兵身高六尺以上,他们佩戴护面,只露出锐利的眼睛。 还有那寒光闪烁的陌刀,无形中给人一种压迫感。 这样的队伍不仅仅对骑兵有大杀伤力,对步兵更有威慑力。 像一座小铁塔一样的张兴,披三重甲,持大号陌刀,从一个缝隙中冲出。 “咔嚓!” “噗嗤!” 几支长矛刺来,被张兴挥刀砍断,他欺身而上,一刀之下,辄杀数人。 凡是冲锋在前的陌刀士兵,都是的双重甲,不怕吐蕃士兵的破甲矛。 就算把双重甲全刺破,还有内甲。 猛一冲杀,就将左侧的吐蕃步兵杀得七零八落。 当然,陌刀军的目标不是他们,而是吐蕃的骑兵,张兴准备拦截一部分吐蕃骑兵。 “挡住,不要怕!他们也是人,用矛挑他们的薄弱处!” 末结桑东则布看到这番情景,心中大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