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杨玉环的白月光,突袭乌海城-《大唐天将军》


    第(2/3)页

    今年秋天的时候,李琅娶长安杜氏女为妻。

    李适之没有通知李瑄。

    其实谣言之风吹遍长安,李适之和李霅等人,就知道是有人作祟。

    身为京兆少尹的李琦已经在长安万年两县暗中查谣言的源头。

    他甚至让所有长安不良人去彻查,但抓到的都是一些混混无赖,他们收钱办事。

    至今还未抓到主谋。

    “启奏陛下,李将军兼任河东采访使,他性如钢铁,宁折不弯。河东豪强一定畏惧李将军,所以与霍邑令沆瀣一气,制造天命之论,此倒行逆施,其心可诛,请陛下明鉴。”

    身为户部侍郎的李霅紧跟着出班,跪在李琅的身边。

    他的说话比李琅有水平多了,直接分析出原因,一口咬定是豪强陷害。

    “启奏陛下,古往今来,天地只会降临福瑞,如天宝的灵符。天地从不预测灾祸,只是有心人利用天上,行图谶之举。”

    中书舍人李季卿继而跪拜,他直接把此当为图谶害人。

    这样的事情,把祥瑞的外衣扒掉,就是图谶。

    “启奏陛下,您是圣人,自有天命,玉璧是真是假,您一看便知,臣相信陛下不会被小人所误。”

    李琦也出列启奏,他说话更有情商。

    他们兄弟四人,一字排开。

    是李瑄让他们在年纪轻轻,穿上绯色的官袍,参与朝参。

    李隆基的离奇操作不少,他们害怕李隆基在七郎战斗的时候,将七郎召回。

    届时恐怕想成为王忠嗣都难了。

    文武大臣感慨万千,他们看李隆基面无表情,摸不透李隆基的想法。

    李林甫学精明了,他心中先一喜,后一沉。

    李瑄小贼防不胜防,不能多嘴了。

    就在这时,殿中少监陈硕颍出班:“启奏陛下,最近长安出现不少歌谣。”

    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文武大臣面面相觑。

    他们当然听说过这些歌谣。

    只是碍于李瑄的权势,不敢禀告。万一告不成功,反过来被李瑄整就糟了。

    现如今陈硕颍火上浇油,表明要与李瑄过不去。

    许多看李瑄不顺眼的大臣,幸灾乐祸,全然不顾李瑄正在与吐蕃进行国运之战。

    “噢?是何歌谣,念给朕听听……”

    李隆基还真不知道有什么歌谣。

    “将军不及冠,披甲入长安……”

    “瑄玉成大器,登黄天为祭……”

    陈硕颍一连吐出五条歌谣,如数家珍一样。

    一字不提李瑄,字字不离李瑄。

    歌谣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老少皆知,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寓意,不需要优美的文辞,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字体,否则也不能在短时间传开。

    “竟还有这样的歌谣?”

    李隆基听后眉头一皱。

    他当然不信,但这个时候李瑄为他开疆扩土,功绩将成。

    那些豪强如此嚣张,这不是坏他大事吗?

    “启奏陛下,谣言聚集在一起,一定是居心叵测,臣近日调查,已经得知是一些混混无赖收人钱财,在长安四处传播。请圣人给臣一个月时间,臣必探查水落石出。”

    李琦再次向李隆基叩首。

    他无奈,这件事情还是被抖了出来。

    “好!左金吾卫郎将率一千金吾卫归卿指挥,大理寺少卿配合卿行事。卿尽快抓住事情的源头,若得真相,以谋反论处。”

    李隆基准许李琦,他爱屋及乌,给予李琦的支持。

    本来京兆少尹所调遣的力量可能不够,有金吾卫和大理寺的支持,查证之时,更为方便。

    此言一出,文武大臣顿时明悟,李隆基根本不信这样的谣言。

    陈硕颍在这一刻胆战心惊,此事传出后,他一定会被李瑄嫉恨。

    从李瑄对付李林甫的手段来看,李瑄也是睚眦必报。

    “臣遵旨!”

    李琦大喜,连忙拜谢。

    “'右相,下令将霍邑令押送至湟水城,待李将军班师,由李将军处置。”

    “李侍郎,此玉璧,你带回去吧!”

    李隆基分别向李林甫和李霅说道。

    “臣遵旨!”

    李霅上前接过玉璧。

    李林甫心中暗叹一口气,果然不出他所料。

    不过他感觉正常情况下,李隆基应该会猜忌李瑄,可为什么没有一点怀疑呢?

    “昔日高玮因‘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杀死斛律光,使北齐国破家亡;刘义隆自毁长城杀檀道济,以至于京师建康地震,六月浮毛,这才是真正的天兆。国家的忠奸,朕能辩明,有谁嫉恨李瑄的功劳,可尽管说出来。用骗垂髫小儿的话骗圣人,此为欺君之罪!”

    李隆基看了陈硕颍一眼,用杀人诛心的话说道。

    把陈硕颍吓得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头不敢抬。

    这话不仅仅是对殿中少监说,还是对文武百官道。

    公卿们看到李隆基袒护李瑄的决心,不是几句歌谣能搬倒李瑄。

    李林甫觉更觉头疼,他感觉李瑄要立体防御了。

    这段时间,他也有些心灰意冷。专权独断的希望看不到,太子始终是他头上的利剑,前途一片迷茫……

    ……

    柏海!

    在长安正在进行朝会的时候,距离柏海几里的地方,万马在原野上奔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