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尺带珠丹还未有所反应,就如同小鸡一样,被李瑄提在手中。 “大胆,我是赞普!” 尺带珠丹愣神之后,在李瑄手中挣扎,四十多年赞普生涯,养尊处优,哪受过这种屈辱? 赞普的赞,是雄伟强壮之意;普为大丈夫。 组合起来,为雄壮丈夫。 在雍仲苯教的理念下,赞普是天神降世,统治人间的神。 和中原的天子一样,都是君权神授的意思。 在尺带珠丹内心里,他是神圣且有威严性的赞普,不该被如此冒犯! “李帅天威!” “李帅天威!” 当李瑄举起尺带珠丹的时候,神策卫举起长枪和剑,发出阵阵长喝。 而后赶来的赤水跳荡和游弋骑兵,也纷纷驻马,举起刀枪,以应李瑄的威势。 声音在山谷飘荡甚远,惊空遏云。 李隆基下诏说过,擒尺带珠丹者,封异姓王。 全军将士都认为,唯有李帅可擒尺带珠丹。 李帅的勇武和统帅,是此战胜利的关键。 那些投降的诸王大臣,在雪地战栗,这样的喝声,让他们毛骨悚然。 每一个唐军士兵都不留余力地大喊,他们能从声音中听出对李瑄的狂热和崇拜, 有李瑄在,他们不惧一切;有李瑄在,他们敢战一切。 这种威望,无人能及。 “李瑄,快把本赞普放下。” 尺带珠丹羞愤地大喊,被当货物一样展示,他不禁掩面。 “尺带珠丹,这都无法承受,你如何到长安见圣人!” 李瑄将尺带珠丹扔在积雪上,淡淡地说道。 由于尺带珠丹和李隆基都当了数十年的君主,二人的恩怨,还要从很久很久之前说起。 年轻时的尺带珠丹傲慢自大,与李隆基通信的时候,多出言不逊。 因此李隆基在赤岭会盟的时候,李隆基差点不同意,还公然反驳吐蕃的求和:“吐蕃赞普往年尝与朕书,悖慢无礼,朕意欲讨之,何得和也!” 幸亏皇甫惟明再三劝说,李隆基才勉勉强强遣使入吐蕃。 这样的和平注定是短暂的。 历史上的尺带珠丹与李隆基有诸多相似之处。 比如同样有一个当权近二十年的宰相,一个叫没庐穷桑倭儿芒,一个叫李林甫。 同样治理国家前期无双,后期昏庸。尺带珠丹所制定的军令、政令,为子孙的壮大夯实基础,李隆基开创前无古人的开元盛世。 两人都好大喜功,只是大唐的国力能支撑李隆基炫耀武功,吐蕃的国力不允许尺带珠丹好大喜功。 一个被安史之乱仓皇南逃,一个被“末朗”之乱,直接杀死在贝擦城。 不同的是,尺带珠丹有一个好儿子,与松赞干布比肩的赤松德赞。 先不说现在赤松德赞年纪太小,就算年长,也无法在家家户户都有男儿死、被俘的突然,力挽狂澜。 除非接下来十年无战事,并在安史之乱中找到最合适的机会。 “李瑄,你杀了我吧!” 尺带珠丹昂着脑袋说道。 一想到要去长安,尺带珠丹脸色就变得极为难看。 虽然总是能听到长安繁华,但那是李隆基缔造的繁华。 他是大国之君,却以俘虏的身份去大唐,他似乎已经看到李隆基看到他时的表情。 如果是那样,他但求一死。 “我从你的眼中,看到你不想死。去长安为圣人跳一支舞,圣人高兴了,说不定就能饶你一命。” 李瑄知道尺带珠丹想要苟活着。 越是有权势的人,越畏惧死亡。像李隆基一样,纵然心中知道长生不可求,依然在追逐虚无缥缈的长生之说。 “哼!妄想。” 尺带珠丹哼一声后,向李瑄说道:“将军是四镇节度,掌兵马数十万,威望深厚。只要与我吐蕃合作,将军也可以当皇帝。你们汉人有句话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我读过你们汉人的史书,常惋惜武安君和淮阴侯的结局。将军还这么年轻,如果不把握机会,像冠军侯一样病死的机会都不一定有。” 被李瑄逮捕以后,尺带珠丹脑子反倒变得清醒,他循循善诱,想在万死之中求得一生。 他知道李瑄逮捕了许多吐蕃俘虏。 如果把这些俘虏交还,吐蕃依然还有实力。 所以他想引诱李瑄造李隆基的反。 “我对大唐的忠心,苍天可鉴,日月可表。你向一个忠臣说这样的话,不觉得可笑吗?” 李瑄嗤笑一声,在他看来,尺带珠丹困兽犹斗。 战事结束,他不介意与尺带珠丹多说两句。 “以为将军是聪明人,实则愚不可及。大论炯桑是智者,他料定大唐皇帝迟早杀了伱。哪怕他现在再宠信你,他临死的时候也会拉你陪葬。” 尺带珠丹也在笑李瑄。 之前他们觉得等一些时间,李瑄会被李隆基猜忌。 但哪想到李瑄攻击如此凶猛! tt kanco 一年接着一年,春夏之际,厉兵秣马;秋高马肥,必定开战。 没让吐蕃有一丝喘息。 吐蕃用两年时间,跨越数千里,调兵遣将,才准备三十三万兵马。 突袭伏俟城战斗,突袭茶卡战斗,骑兵大战,大非岭战斗,大非川战斗,大非川古道战斗,突袭乌海城战斗,乌海游弋战斗、花石峡战斗…… 有大战有小战,最终的结果是三十三万兵马被全歼。 尺带珠丹认为自己说得对,李瑄不会有好结局。 但造反却能博取好结局。李瑄也一定有这个能力。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自古忠孝礼仪,岂是你能明白的?” 李瑄自然不会理尺带珠丹,迟早有一天,他会将吐蕃兼并。 “我会将吐谷浑、党项、通颊、苏毗的故地全交给你。这样你兵强马壮,必定会成功。必要的时候,吐蕃还会助你一臂之力。” 尺带珠丹看李瑄油盐不进,心中急了,他实在无法明白李瑄心中在想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