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启禀李帅,在星宿川附近,发现吐蕃的千户所,那里有许多冬夏牧场。” 李瑄正在观看山河之势的时候,荔非守瑜向李瑄禀告。 “有牧场,说明有大量马牛羊驼。明日发兵,攻下那个千户所,让他们臣服大唐。” 李瑄向荔非守瑜回复。 星宿川在柏海以西,紧挨着约古宗列曲,临近黄河源头。 柏海是吐蕃重要地域,周围设立千户所,便于控制。 一个千户所,理论上有一千帐以上牧民。 实际的数量上,有多有少。 李瑄也想在柏海附近建立一些牧区。星宿川的吐蕃千户所,正好征服,让他们为唐军圈养牲畜。 第二天,李瑄亲自率领骑兵到星宿川。 那里的吐蕃牧民其实知道唐军在柏海,但苦于无路可逃,只能在瑟瑟发抖中。 因为约古宗列曲靠着巴颜喀拉山口。 唐军扼制柏海、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河,到处都是探马,他们没长翅膀,飞不出去。 吐蕃在星宿川的千户所和大多数千户所一样,已经几无青壮了。 男人,都是不到五尺的小孩,和一些只能放牧的老人。 他们的家人,在几场战役中,被俘被擒。 “轰隆隆!” 唐军五千轻骑,踩着积雪到达星宿川。 无边壮丽的山河,在这一瞬间被打破宁静。 一队队的唐军骑兵散开,将营帐的区域分割包围。 有的人从牧场逃出,依旧被唐军追上。 在唐军的刀枪之下,千户所没敢反抗。 纵然对唐军恨之入骨,在长者的要求下,他们放下弓箭、投石索、刀矛。 这里的千户长去青海后,再也没回来,他们失去主心骨。 李瑄令士兵,不得伤害这些老弱妇孺。 只是将千户所内的吐蕃贵族给抢了,金银珠宝带走。 至于牲畜也被没收。以后这些牧民为唐军养牲畜,李瑄保证他们饿不着,冻不死。 立场不同,李瑄在征服吐蕃前,无法像对待吐谷浑一样对待吐蕃。 治下的吐蕃人,李瑄已经想到治理办法。 他麾下有许多吐蕃男子俘虏,不论是之前的九曲,还是现在柏海以北,唐军所俘虏的吐蕃百姓,估计有数万帐,数十万人。 如果这数万帐有家人活着,只要好好为大唐办事,就把他们男人放回去。 至于那些充当劳役的吐蕃俘虏,哪怕没家人赎他们,也可以安排他们与吐蕃女子婚配。 在大唐俘虏中,不论是吐蕃奴隶,还是吐蕃人,都是一样的待遇。 如此,吐蕃奴隶更容易归附大唐,为大唐所用。 当然,这只是初步控制柏海以北的吐蕃人。 以后还会筹备其他的计策。 “启禀李帅,千户所中有老幼马匹一千余匹,牛羊牲畜十一万余,其中以幼年居多。” 高适统计牲畜的数量后,向李瑄汇报。 “此千户所是纯粹的游牧千户所,牛羊不少啊。” 许多牲畜是幼年,其年长的牲畜,应该都被赶到青海当粮食了。 许多吐蕃千户所都是一边种地,一边游牧,那样更加稳定。 “这里水草肥美,只要没有疾病,牛羊一定大丰。” 高适向李瑄说道。 在敌对关系下,高适认为征服吐蕃人没什么不对。 之前吐蕃在达化屠城,唐军要是把吐蕃人放走,那才是缺心眼。 李瑄已经很仁厚了,之前皇甫惟明可是在九曲大开杀戒,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被俘虏的吐蕃人,李瑄一直要求各地管理者,使他们吃饱穿暖,不得虐待,违者严惩。 吐蕃人只要好好干活,不搞事情,在大唐境内都活的不差。 “达夫,几年前,我一直想着看到黄河的源头,现在我做到了。” 李瑄与高适一起,来到约古宗列曲。 “黄河波澜壮阔,他的源头竟然如此窄小。这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吗?” 虽然此地结冰,但高适仍能感受到一脚就能迈过去的地方,若非李瑄所说,他不敢相信这是黄河的源头。 汉人早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一直在寻找黄河的源头。 但却找错了,那时汉人推测叶尔羌河是黄河的源头。 用后世人的思维看,这错得很离谱,叶尔羌河可是在西域。 但寻找黄河源头,自然不能顺着黄河向上游行走,因为许多是崇山峻岭阻挡,不可能过去。 就比如多玛距离柏海很近,但隔着许多山峰。 以至于有汉人到达星宿川,却不认为这是黄河源头。 由于山脉阻隔黄河路,再看一条小溪,这太离奇了。 在世人眼中,动辄咆哮,造成万人苦难的黄河,源头一定有让人幻想的故事。 “黄河的源头,不过是几个泉眼。这股涓涓细流在漫长岁月中冲刷、沉淀,最终汇聚成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 “达夫,我们要努力啊!” 李瑄知道高适一时难以理解,大有深意地说了一声。 “李帅的广博,属下无法企及。属下一定跟随李帅的脚步,见证您的伟大!” 高适放平心态,向李瑄拱手一礼。 别人这么说他不信,但他相信李帅。 李瑄随即让随军将这一大事件记录。 天宝六载,一月二十一日,四镇节度使李瑄探黄河源头…… 包括黄河源头的形成,和其他细节,都会呈给李隆基和天下百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