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举裴遵庆为新任的吏部司郎中。 “启禀李相,新任的考功主事杜甫来吏部报到,现正在衙门之外。” 小吏向李瑄禀告。 “嗯,让杜主事来见我吧!” 李瑄向小吏交待。 “是!” 小吏退出去后,不一会儿,一袭青色官袍的杜甫,迈入正堂。 “杜甫拜见李相!” 杜甫入正堂后,满怀感激地向李瑄一拜。 此时他心情起伏,无以言表, “子美不必多礼。” 李瑄请杜甫入座。 李白是被李隆基“赐金放还”的,李隆基不喜李白的性格,使李瑄无法将李白调回京。 其实李瑄非常遗憾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现在也只能在大江南北游荡,为华夏民族挥洒浪漫的艺术。 “下官未能制科及第,幸得李相看重,授予重职。今后如有事务,请尽管吩咐,必倍力而为之。” 杜甫向李瑄感谢道。 “是朝中有奸佞作祟,否则以子美的才华,何至于落第呢?不过子美也不用太在意及第的身份,我相信子美一定能处理好事务。” 李瑄动情地向杜甫说道。 先让杜甫在考功主事,时机一至,李瑄会让杜甫加入新法的事宜中。 “下官虽卑微,但必全心全力支持李相。’” 杜甫听到李瑄对他的信任以后,心中更感激。 李瑄让裴遵庆带杜甫到工作岗位上,既然在吏部衙门办公,会为杜甫安排住处。 杜甫在衙门内,很快就得知科举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即将颁布。 都是由李相提出。 他感叹两法对寒门的意义重大,这是对李林甫弄权的抵制,使杜甫对李瑄的仰慕和支持,坚定不移。 放衙的时候,李瑄邀请杜甫到宋国公府中请他喝酒。 在宋国公府杜甫见到李适之,并有机会和李适之这饮中八仙饮酒。 凡是李瑄请入府中的人,李适之都会以礼相待。 哪怕杜甫只是小官! 杜甫品得美酒,诗兴大发。 他今年夏天刚到长安,就去拜访过汝阳王,喜好玩耍的汝阳王立刻邀请杜甫饮宴。 这在期间,杜甫结交许多文人,知道一些长安中的“酒仙”,这些人或已去世,或已离开长安。 杜甫灵感喷发,当即寻来纸笔,写下《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杜甫不按地位,按照资历和年龄,依次把“饮中八仙”刻画出来。 嗜酒、豪放、旷达,饮中八仙彼此相似。杜甫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这篇诗是开先河之作,可叹的是后世没人能模仿如此精简的群像诗。 李瑄观读以后,点了点头。和历史上的《饮中八仙歌》差不多,就是李适之的部分有些变化,李瑄反而觉得更有韵味。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最了解李白的,还得是杜甫。 李适之觉得此诗歌要经过他的手好好宣传一番,心想被七郎看重的,果然有才华。 十天时间转瞬过去,进入寒冬腊月之中,人变得更为慵懒。 这十天的时间,只有一半的时间上朝。 其余时间李隆基都在留恋飞霜殿的温暖。 只要百官在衙门中,将琐事处理,李隆基一个月不上朝也无所谓。 这一日,李瑄从衙门回到宋国公府,李霅向李瑄说道:“七郎,下午的时候,陇右将十几车棉花送过来。” 李霅见识到李瑄所说的棉花,却不知这些棉花具体如何。 只觉得摸起来,手感非常好。 “大兄,带我去看看。” 李瑄面色一喜。 他之前吩咐过王难得,如果棉花成熟,弹好以后,先送一些到宋国公府,而非皇宫。 到时候由他进献圣人。 李霅将李瑄带入院子中,这里有十七辆车子,每辆车子装满弹过的棉花。 李瑄打开一个袋子,将手插进去,蓬松柔软,摸起来感觉还不错。 他立刻请裁缝,按照他设计的样式,用上好的彩缎,缝制几床被子。 还试着缝制棉衣,为李适之穿戴。 等被子缝制好,就拿到华清宫献给李隆基,让李隆基慎重对待棉花种植。 李瑄预计到过年以后,他提拔、任命的僚属,才能陆陆续续回到长安。 届时他就可以大施拳脚。 纵然知道可能是“庄周梦蝶”,李瑄也会全心全意,满怀期望地去对待常平新法。 在诸法没有开始实施的时候,李瑄想要低调一点。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 山东雪落不止,大雪压垮许多百姓的房屋,已经造成严重的雪灾。 朝廷下令赈灾的时候,也有流言蜚语传出,说山东雪灾是因为李瑄变法,惹得苍天发怒。 这种介于真与假的谣言,非常难处理。 这个时代是很残酷的,每一年在大唐都会有各种灾害轮流发生,就看灾害的大小。 在保守派的刻意引导下,山东雪灾被传成变法导致的。 他们鼓吹“天命”论,认为祖宗之法不能变。 在李瑄罢免三原令后,威慑其他太守、县令,直面豪强。 使地方豪强虽然愤怒,但不敢真造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