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好诗!” 李隆基听到李瑄所言的题目后,抚掌大赞。 此诗妙可不言,能看出李瑄博览群书,非常应科举的试题。 另外,考新法的策略,李隆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也让天下文人士子、地方官吏明白朝堂坚定推行新法的决心。 只是将算科带入进士科,还是头一次。 朝廷有专门的算科,只要算术好,就能为官。 “禀圣人,《九章算术》是《算术十经》中最著名的书籍,朝廷不求官吏精通《算术十经》,但最起码得知晓基本算筹,而非一涉及到算,就召唤属吏。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古代君子需要掌握的,进士最尊贵,也当如古代君子一样。” 李瑄猜出李隆基对算术的顾虑,转而劝道。 “也是!《九章算术》都不读,在为官上有缺陷。” 李隆基点了点头,同意李瑄的试题。 旁边的李林甫默默无言,科举也是李瑄对话语权的一种掌控。 李瑄在利用科举传输自己的观念。 如果多举行几次这样的科举,不出十年,李瑄必桃李满天下。 不过李林甫不会坐以待毙,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找李瑄的破绽。 本以为是在常平新法上。 现在常平新法还未施至两京,李林甫却先抓住李瑄的破绽。 只能证据到手,就对李瑄发难。 他知道想要拿下李瑄很难,必须得先夺回声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瑄一边了解常平新法的进度,和常平新法的细节信息。 一边开始着手科举,建立济生堂。 武举李瑄不管,由兵部主持。这个时代的武举,也不怎么受重视。武状元都不及一名进士。 来长安的文人士子不再进行行卷,不再访问王公。 而是苦心读书,不浪费一点提升自己的机会。 九衢之内,麻衣如雪,朗朗的读书声,在长安城每一个角落响彻。 他们知道打响自己名气没用,只有努力进士及第,才能名动长安。 正如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出现时的预测一下。 杜绝“歪门邪道”后,文人士子只能凭借实力,看谁有资格渡过“独木桥”。 如此,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才疏学浅的士族子弟,几乎失去机会。 没有背景的贫寒学子,振奋心神。感受到公平公正,为他们注入活力。 然科举新制是建立于“曳白”和“野无遗贤”的事件上,更完善的科举。 士族无从反驳。 月底的时候,李瑄果然派人去请姜度夫妇。 马车停在姜府前,不由他们不来。 李瑄与姜月瑶,陪姜度父母小宴。 姜度坐如针毡,还要不停地迎合李瑄的话。 好在看到女儿如从前那般,让姜度安心不少。 李瑄一口一个“岳父大人”,听得姜月瑶心跳加快,她当然知道这个称呼意味着什么! 相公能将她的父亲、母亲接入府邸,让姜月瑶十分感动。 这种待遇,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像其他妾室一样低微。 在天水王府,李玉莹时常来找她。裴灵溪也待她很好。宛如一個大家一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