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或许就像现在一样,贵妃一失势,她们躲在杨铦府邸中不敢出去。 他们能想象自己的府邸,会变得无比清冷,无数达官贵人挽起袖子,等着落井下石。 不出意外,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进入杨玉环闺房中,向她刨根问底。 但杨玉环只是否认自己惹圣人生气。 她已经知道,自己被赶出宫,应该不是仰慕李瑄的事情暴露。 因为李瑄好好的,在中书门下堂处理政务。 这让杨玉环产生一种迷茫且复杂的情绪。 她离开皇宫,怕是再也见不到李瑄了。而且也不能帮李瑄说话了。 她想得不是皇宫中的富贵,竟然是这些。 “玉环未有抗旨忤逆,能否询问高翁是什么原因,他常侍在圣人身边,一定知晓。” 韩国夫人开口说道。 “没用的!高翁以圣人为主,没圣人允许,他不会吐露半个字。” 杨玉瑶开口说道,认为一定无法从高力士那里得到原因。 为今之计,只有玉环想到是哪里忤逆圣人,向圣人认错,乞求圣人的宽恕。 “玉环,你再好好想想。是哪些地方,没有让圣人称心如意。我们杨家显贵不容易,若是再落魄,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秦国夫人再次追问杨玉环。 “我尽心侍奉圣人,何敢冒犯?阿姊们不要再问了。” 杨玉环被问得很不耐烦:“让我休息一会儿!” 说完,杨玉环就趴在榻上。 三位国夫人,面面相觑后,除了着急,别无他法,只能走出房屋。 “怎么样?玉环这次怎么得罪圣人?” 虢国夫人等刚走出房间,杨铦、杨锜等其他杨氏族人迫不及待地询问。 “玉环也不清楚,好端端的,就被高翁送回来。” 韩国夫人摇头道。 “现我杨氏得罪这么多人,如果玉环失宠,该如何是好啊!” 杨铦焦急万分。 相比之下,杨锜还好一些,他的妻子太华公主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公主之一。 但杨锜势大,能官至从三品的卫尉卿,皆是因为杨玉环,而非太华公主。 “杨国忠来了……” 在诸杨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的时候,杨国忠火急火燎地来到杨铦府。 本来他在衙门内处理公务,得到这个消息后,他不得不回来与诸杨齐聚。 杨国忠现在兼任二十多个使职,深受李隆基器重。 但杨国忠的目标不仅仅是现在的御史中丞,而是宰相。 像李瑄一样,随便一跺脚,朝堂就得颤三颤。 杨国忠能感受到来自于李瑄的威压,他许多策略因李瑄而无法展开拳脚。 如去年的时候,他上奏李隆基,准备将各地积压的钱财、粮食,换成丝绸,充实国库。 被李瑄直接拒绝。 虽然李瑄没有训斥他,但杨国忠一直耿耿于怀。 他知道李隆基喜爱什么,但偏偏被李瑄阻止,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还得笑脸相迎。 杨国忠明白自己的优势,就是贵妃的远亲。 他在诸杨中脱颖而出,许多事情,李隆基爱屋及乌。 如果贵妃失势,杨国忠拜相的概率将大打折扣。 “国忠,玉环被圣人送回来,也不知具体的缘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杨玉瑶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大庭广众下握住杨国忠的手。 “娘子莫急。圣人宠爱贵妃,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圣人或许只是一时之气。一定会如上次一样,将贵妃接回兴庆宫。” 杨钊向杨玉瑶回答道。 他看问题很敏锐,一般皇帝问罪妃子,要么直接废除,要么打入冷宫。 哪有像杨玉环一样,安顿在娘家。 这明摆着是对杨玉环心有眷恋,随时会回心转意。 “但愿如此吧!” 杨玉瑶紧握着手,心中还是很急。 她渴望圣人称她为“三姨”,她也想称圣人为“三郎”。 这是莫大的殊荣! 酒宴之上的歌舞,樗蒲,投壶,射覆等游戏,都是她喜欢的! 她想王公权贵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她想住在高楼之中。 每月百万钱都不够消费,她已经忘记蜀地那种生活无味。 “国忠,希望你能在宫中打听一下,就算不知原因,也要打听一下圣人的状态,看看是喜是怒。我们都是曾祖杨公的后代,一门之中,尽为五品以上,难得有今日之成就。如果不好好处理,祸害就在旦夕了。” 杨铦拍着杨国忠的肩膀说道。 此时他还认为自己能在这一辈中,压制杨国忠一头。 “明日我就会入兴庆宫!” 杨国忠向杨铦回道。 …… 李瑄回到中书门下堂,立刻起草文书,令侍御史杜甫,前往安业县调查。 他给杜甫派遣大理寺、御史台属吏,并安排三百府衙兵卒骑士随行。 不必客气,到安业县后,先将安业令、安业丞、安业尉逮捕起来,分开审讯。 同时,去了解县中军户消息,从平民百姓中了解罪行。 李瑄让张小敬与杜甫随行。 虽然距离李瑄不远,但他没必要亲自前去。 他相信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杜甫能干得漂漂亮亮。 杜甫也一定会因此被杨氏嫉恨。 李瑄觉得营造大起大落的杜甫,一定会让杜甫变得更加深沉,沉郁顿挫。 一个民族,不能缺乏杜甫这种悲天悯人、笔底波澜的大诗人。 “李相,京城的大事你应该已经知晓。” 裴宽到李瑄的办公台问李瑄。 刚才李瑄下令侍御史到安业县调查杨氏的杨锐,一切都太巧合了。 “能不能让杨氏收敛,在此一举了。” 李瑄向裴宽回道。 他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李瑄已经知道结果,但裴宽等大臣知道李瑄的努力,且不是李瑄的过错。 “国家应当向好,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要尽快完美章程,颁布下去。” 裴宽会意。 他现在担心的是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会在地方引起激烈的反弹。 这两条策令绝对是为国为民,但一些人心无法改变。 同样在中书门下堂内,李林甫拧眉。 以他现在来说,杨氏的衰落对他是有利的。 他也乐意看到杨国忠这二五仔败亡。 这一日,兴庆宫内的李隆基果然茶不思,饭不想。 他心中急躁抓狂,再次鞭挞宫女,使宫人官宦不敢靠近南熏殿。 高力士以为陪伴李隆基熬过今夜,就会好些。 初夏之夜变长,李隆基彻夜难眠。 翌日,杨国忠来拜见李隆基。 高力士的意思是不见。 但李隆基鬼使神差地召杨国忠入内。 杨国忠一见李隆基,就向李隆基诉说贵妃已经知错,在府邸中以泪洗面,夜不能寐。 若非高力士压住阵脚,李隆基就妥协了。 过了片刻,李隆基只是让杨国忠回去。 他要教训一下杨氏,只能让玉环娘子再忍几天。 说是这么说,李隆基在杨国忠走后,趁高力士不在的时候,令中使张韬光带着御膳,前往杨铦府邸,具体看看他的玉环娘子怎么样了。 殊不知,杨国忠看到李隆基的憔悴和恍惚,已经捏住李隆基的七寸。 他回到杨铦府后,立刻让杨玉瑶趁杨玉环休息,剪掉杨玉环一缕青丝。 张韬光送御膳而来,让杨氏惊喜。因为她们都清楚御膳代表什么。 而张韬光也看到花容憔悴的杨玉环,那脸上有泪痕,柔柔弱弱,我见犹怜。 “中使且慢,这是贵妃要呈给圣人的东西。” 张韬光离开的时候,杨国忠追上,将装有杨玉环青丝的锦囊交给张韬光。 “玉环……” 半个时辰后,李隆基看到锦囊中的一缕青丝,心如刀绞。 没有玉环,他要江山有什么用。 杨氏不过跋扈一些,又能如何呢? 他再也顾不上其他,下令高力士:“力士,快将玉环接回兴庆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