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瑄的《菊花》一诗寓意颇深,历经寒冷,而最终雕零。 可以延伸想象,是李瑄,是杜甫,也是王维。 杜甫和王维感触良多的同时,诗兴大发,各吟一首菊花,互相品读,兴致盎然。 他们逗留许久,跨过这开满菊花的小院,向日落的地方而去。 “子美,杨国忠将你的仕途之路断绝,我只能让你成为我的僚属,你愿意去西域吗?” 一番别样的游离后,回到驿站旁的酒肆饮酒,李瑄向杜甫询问道。 他知道杜甫不再为官后,诗风已然大变,但被被认为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比如杜甫不久前所作醉时歌。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最后笔锋一转,甚至说道“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将圣人孔子,和大盗盗跖一起说出,作为“奉儒守官”,标准儒家的杜甫,很意味深长。 明显是明嘲儒术,实际上暗讽刺时政,乃至李隆基。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感慨,和自身遭遇的愤懑。 “郡王麾下人才济济,杜甫无能,家中也有妻儿照顾,无法再为李帅效力。” 杜甫婉拒李瑄的邀请。 以前他想济世安民,充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经过数年为官后,心境大有改变。 从李林甫“野无遗贤”开始,他所看到的,所认知的,都打破他对政治的幻想。 他亲眼见证开元盛世,到天宝十载以后,化为黎民的哀叹。 为什么圣人会纵容五杨呢?谁又懂得苍生的苦楚呢? 那“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誓言渐行渐远。 而他的“恩相”李瑄,一心为国家,为苍生百姓,却罢相遭贬。 这无一不再打磨杜甫对政治的热情,以至于现在杜甫心灰意冷。 如果国家有难,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但现在杜甫则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家中有一些薄田,栽种一些果树、药材,杜甫自认为可以养家糊口。 “在西域为将,不是我的心愿。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 李瑄微微摇了摇头,惆怅地说道。 他的话没说完。 只是不知道再回来的时候,杜甫和王维会怎么看他。 他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让杜甫今生不再写下《三吏三别》。 他一定会做到。 “郡王再回长安,不仅仅是我的愿望,也是天下百姓的希望。” 杜甫以为李瑄要重回为相。 他已经看到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只有天水王重整朝纲,才能让大唐恢复开元年间的盛世。 “摩诘,有无念想,再度西去。” 李瑄又问王维道。 此时王维还担任文部郎中的职位,但只是挂了职衔而已,大部分时间称病在家。 由于文坛领袖的身份,杨国忠不想去搭理王维。 “虽向往西域之景,但我更不可能离开长安。” 王维向李瑄回答道。 他的心境已经变得不一样了,觉得自己再难涉足政事。 对自己的前途也不抱有任何希望。 王维有自知之明,知晓圣人在利用他“一代文宗”的身份,装扮盛世,粉饰太平。 “可惜!今日我们相约在白鹿原上,下次郊游饮酒不知是什么时候,希望还有下次吧!” 李瑄知道不可能,只是随便一问。 “郡王才华无双,是能兼济天下的相才,是古今未有的大将军,我们的诗词,未能描绘郡王十一。能受到郡王的礼遇,也是我们的幸事。只要郡王回长安,我们随时会见面。” 王维也错会李瑄的意思。 就身份而言,他与杜甫都差之千里。而李瑄与他们相交,是文人,是朋友。 十年来,李瑄的身份一再提高,王维都未觉得疏远,千万里赠诗,情意绵长。 李瑄只是笑了笑,他们今夜一起饮酒,谈古论今。 从开元的强大,说到泰山封禅,又说到天宝的危机四伏。 从姚崇开始的一任任宰相,说道张九龄、李林甫,又说到杨国忠。 从古代历史,说到诗词歌赋。 古今大事,又哪有一成不变的。 说到最后,可能是因为醉了,哽咽难言…… 在白鹿原两天后,李瑄、杜甫和王维一起返回长安。 不久后,李泌从嵩山到达长安,他到达天水王府后,李瑄将他迎入。 在葳蕤的灯烛下,两人促膝长谈许久。 没有人知道他们谈论什么,翌日离开的时候,没有送别的仪式,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李泌又前往他的终南山。 时间匆匆,很快就到十月下旬。 再过一日,李隆基准备启程前往华清宫,进行属于他的“冬眠”。 这一个冬天,华清宫的朝堂都会落满灰尘。 而李瑄也打算明日就出发回龟兹。 车神塞、李嗣业等将早已在十天前,便快马先行一步,回西域整训军队。 李瑄后面要与家人同行,会慢许多。 长安的百姓知道李瑄要离开,非常难过,有志之士常常扼腕叹息…… 在前往华清宫的前一日,李隆基按照惯例,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吏,举行大宴。 下次饮酒,就要到华清宫了。 在宴会上,李瑄再一次与李岘、裴遵庆、韦见素等官吏谈论。 没有什么国家大策,也没有什么新法,更没有当前的危患,只是交谈一些不着边际的客套话。 与群臣问候没多久,李隆基召李瑄到御座前。 “七郎明日将要西去建功,我赐给你这杯酒,希望来年七郎能旗开得胜。” 李隆基亲自为李瑄倒一杯酒,并拿起酒杯交到李瑄手中。 他很看重接下来的战争! “臣谢圣人。” 李瑄拿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七郎不要担心将来没有勋爵加身,谁说我大唐不能像汉朝一样出现万户侯呢?” 李隆基看着李瑄饮尽酒后,缓缓说道。 李隆基口中的万户侯,自然指的是实封。 大唐的爵位,包括亲王,都是虚封。有象征意义,没有实际意义。 一般亲王、公主都会加一定数量的实封,但不超过千户。 而当前李瑄的实封已经三千户。 李隆基这是想用“万户侯”激励李瑄。 须知李瑄郡王的虚封才五千户。 如果将来一个虚封五千户的郡王,得实封万户。 那比亲王还要亲王。 或许李隆基不会考虑那个时候的后果,李瑄也不会等待那一刻的来临。 他只能用神色激动的拜谢,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让李隆基放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