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城楼上,裴灵溪、姜月瑶等女在目视着向城门而来的夫君。 远方密密麻麻的骑兵如一条长龙一样,向雪雾的深处挺近。 天地一片白色,只有白马上,身披盔的李瑄。 他们互相凝望,彼此深情。 李瑄没有下马,没有言语,眼中诉说着一切。 少顷后,李瑄向裴灵溪、姜月瑶等女挥了挥手,然后调马离开。 望着李瑄的背影,她们泪眼婆娑。 再次见面,也不知什么时候。 随着颜真卿等僚属的回城,一排排马蹄印,很快就会被风雪抹平。 与龟兹聚集的大军出征的同时,远在天山。车神塞、李嗣业、刘单、程千里等率领经略军、龟兹军、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共计四万士卒,东进向伊吾。 之前这些士卒一直在天山牧马,现战马膘肥体壮,正是出山的时刻。 北庭和安西差不多,只在北庭三军中挑选五千士卒留下,防备北方的胡人小部落打秋风。 在天山和瀚海一代,有不少汉族百姓,李瑄要为他们的安全负责。 整个西域正规军八万骑,附属军一万骑,足够李瑄的预期。 更多的仆从军,让他们充当后勤。 …… 风雪数日而停,但大军马不停蹄,他们棉衣御寒,路有补给,只是速度比料想中的稍慢一些。 毕竟携带着大量的盔甲兵器和箭矢,还有众多工匠、军医随行。 十二月上旬,风和日暖。 “距离玉门关还有多久?” 一天行进,在沙漠戈壁上安营扎寨后,李瑄向行军司马王滔询问道。 “回李帅,我们已经在伊吾南面,距离玉门关还有二百里距离。” 王滔向李瑄回答道。 “令车将军南下与我军在玉门关外汇合。” 李瑄下达军令。 “遵命!” 王滔领命。 “报….…启禀李帅,前方探马截住朝廷特使。” 就在这时,传令兵来报。 “特使?带上来!” 李瑄眉头一皱,吩咐麾下将朝廷特使带到他的面前。 之前李隆基也派遣过一次使者,还让御医到波斯。 但是那些人还未到龟兹,就被李瑄囚禁了。 李瑄又逼迫使者向李隆基写密奏,启动驿站系统,送至长安,以麻痹李隆基。 半个时辰后,在羽林军护卫下的使者,被带入大帐之外。 此使者名为朱光辉,是李隆基亲信的内常侍。 他在一路上看到无数准备安营扎寨的骑兵,人喊马嘶。 西域兵马怎么会距离玉门关这么近? 他听说要带他去见天水王,更不明白天水王为什么会出现在这。 朱光辉下意识以为天水王病已好,出兵平叛而来。 “使者请,李帅正在大帐等候!” 在李瑄的大帐外,亲卫示意朱光辉进入。 只是特使前来,李瑄竟然不出来迎接,让朱光辉非常不悦。 古往今来,天子的使者来到,地方的长吏,必然要亲自迎接。 于是朱光辉在大营外整理仪容,进入大营之内。 营内,有四名亲卫带刀,还有几名随军、典军坐在一旁,记录行军之要。 在大营最深处,李瑄看着大唐的地图,背对着朱光辉。 仿佛不知道特使已入营寨。 此情此景,让朱光辉非常尴尬。 天水王虽然厉害,但他是天子特使,就算看不起他,也应该对天子尊重啊! 沉默片刻后,朱光辉为维护形象,鼓起勇气厉声喊道:“天水王,圣人有旨,还不拜礼接旨!” 话音落,李瑄缓缓转身瞪着朱光辉。 朱光辉刚想再说,触碰到李瑄杀伐果断的森严眼神后,脊背生寒,不自觉地话语软了下来:“天水王,圣人让我向您传旨,询问您的病情。” “诏书拿上来!” 李瑄声音传出后,亲卫取走朱光辉手中的诏书。 意识到事情不对的朱光辉,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李瑄打开诏书,上面是李隆基对李瑄的问候,让他先暂停西征大食帝国,如果能赶路,立刻回乘车回长安平叛。 李隆基用一种“公不出山,奈苍生何”的语气,希望李瑄能带病出征,拯溺救焚。 “带使者和随行者暂居伊吾。” 李瑄看完诏书后,向亲卫吩咐道。 “天水王大病痊愈,可喜可贺,您有何答复,我好回去向圣人复命。” 朱光辉见亲卫过来,立刻大喊。 “你不需要再回去!” 李瑄淡淡地回复。 朱光辉一行人自然要被囚禁起来。 听到李瑄的话后,朱光辉双腿一软,是亲卫挟着,才未让他瘫倒。 他已经得到答案! 天水王出现在这里,居心叵测。 八成是和安禄山一样,背叛大唐。 相比于安禄山,天水王更为可怕。 但朱光辉注定无法将消息传回长安。 又两日后,大军距离玉门关仅五十里不到。 车神塞和李嗣业率领的北路大军,距离玉门关不到七十里。 李瑄没有让大军继续前进。 翌日清晨,他从天策卫中挑选五百铁骑,率领裴璎、薛错、封常清,以及几名随军迅速奔向玉门关。 上午,驻扎在玉门关的玉门军巡逻骑兵,发现李瑄的踪迹。 前来询问来历。 但他们发现来者是天水王后,震惊不已,立刻将消息传给玉门关守将。 到达玉门关下,守将出关迎接:“拜见天水王!” “不必多礼,想必你也清楚安禄山造反,我奉圣人之命,前往河南平叛。” 李瑄向玉门关守将说道。 他已经未领河西军八年,再加上哥舒翰中风,对河西军逐渐失去掌控力,准备先引大军入关再说。 “有天水王出马,叛军必望风而降,快开关让天水王进入。” 玉门关守将曾是李瑄的麾下,深知天水王的神勇,没有怀疑。 就这样,李瑄的五百天策铁骑,轻易进入玉门关。 到关城以后,一部分留下。 还有上百骑出关城,将从河西走廊入关的山道封锁。 玉门关守将以为天水王要火速离开,没想到并未走。 正当他好奇的时候,李瑄笑着发话:“数十里外,还有九万骑兵,我在关城中等待他们到来。” 此言一出,玉门关守将十分震惊! 听说天水王远征波斯。 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刚传到玉门关,据说是十一月上旬起兵的。 现在才十二月上旬,安西的兵马怎就出动呢? 还是九万铁骑! 这多么兵马前来,节度使未通知,说明也不知晓。 “要不要向军使和节度使汇报?” 玉门关守将试着向李瑄说道。 “杨国忠弄权,掌握飞骑、彍骑,我还奉圣人密旨诛杀杨国忠。你不要声张,士卒呆在关内,听候军令。” 李瑄见玉门关守将为难,拍了拍他的肩膀。 “遵命!” 事情已到这种地步,玉门关守将只能遵从。 他可不敢在李瑄面前造次,玉门关虽然有上千精兵,但李瑄是万人敌,他们加起来都不是对手。 从李瑄要诛杀杨国忠的话语中,他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不久后,铺天盖地的铁骑,出现在玉门关下。 数千轻骑先入玉门关,由郝廷玉率领,出关向敦煌方向奔行,先截断河西走廊至敦煌的道路。 如此,大量的铁骑才依次翻越山道,到达旷野之上。 玉门关的守军看到如此阵势,还能不明白吗? 河西军刚收到李隆基的诏令,整装待发前去平叛,许多军还未出发,李瑄就先行一步,进入河西走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