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贼……” “李瑄……” “七郎,回来……我要玉环娘子。” 望着李瑄的背影,李隆基的语气由重到轻,最后是乞求。 旁边的高力士见圣人如此,眼泪不自觉流下。 可怜啊! 但说实话,他也不想让圣人见到杨玉环,以免再生事端。 其他人,或许还有机会。 但心思缜密的李七郎,他们再没有机会。 长痛不如短痛,高力士希望李隆基安享晚年。 …… 翌日清晨,天策卫、飞龙禁军、龙武军都已做好准备。 车队和马队在咸阳原上排成长龙。 龙辇的车厢已经被拆下来,李隆基站在龙辇上,不时在四周张望,他在寻找玉环娘子的踪迹。 但始终未发现杨玉环在哪个车子中。 倒是发现有不少囚车。 最前方的囚车里是杨国忠,他穿着紫色的官袍,却披头散发地坐着,充满绝望。 还有虢国夫人,平日里珠翠满头,衣裳似锦,现在却不见一丝金玉。 那“却嫌粉黛无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杨玉瑶,已彻底失去颜色。 有的只是迷茫。 她想见李瑄,却不得李瑄看见。 想见杨玉环和圣人,为她们求情,更没有人理会。 忆往昔,杨氏豪第,光耀门楣。天下官吏入京先朝拜杨氏,再参见府衙,以至于车马填塞街陌。 那倩妆盈巷,蜡炬如昼的场景,只能活在她们的梦中。 土木之工,曾不分昼夜,现已停止。 她们出逃携带的大量金银珠宝,都将作为军资。 包括她们在长安的豪宅、丝绸、铜钱、果园、田地,都充为公产。 “李七郎,李七郎……” 李瑄从杨玉瑶的囚车路过的时候,杨玉瑶尖叫大喊。 李瑄终于回头,看她一眼。 此时的杨玉瑶面容憔悴,非常可怜。 但李瑄却没有升起一丝同情,五杨直接和间接,令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李七郎,我们曾经很友善。都是杨铦、杨钊惹你,和我没关系!” 杨玉瑶把手伸出囚笼。 “自作孽,不可活!” 李瑄淡淡地吐出一句话。 “我要是死了,你就得不到玉环了。” 杨玉瑶见李瑄杀意已决,反倒是没有惧色,语出惊人道。 她是女人,知道女人的心思。 更何况他与杨玉环一直亲密无间。 这十来年时间,她从杨玉环的神态、情绪上,猜出杨玉环对李瑄有爱慕之情。 她虽然不知道杨玉环何时产生这样的心思,但她能理解。 李瑄英武不凡,少年英雄,又是满腹才华的大诗人。 自《水调歌头》以来的填词,开创词风,豪放中不失婉约,动人心弦,令无人长安少女少妇痴迷。 杨玉瑶曾经也喜爱李瑄的紧,多次勾引不成,再加上李瑄的刻意针对,才因此作罢。 她知道杨玉环这么多年维护李瑄,也是这个原因。 但她不能向外吐露,杨玉环一旦失宠,杨氏的末日就会到来。 在杨玉瑶看来,面对娇媚动人,倾国倾城的玉环娘子,没有一个男人能把持住。 包括李瑄! 她们杨氏大小都被抓起来,而杨玉环却没有,还被与李隆基分开,说明李瑄的心思。 她或许有过错,但她若被李瑄杀死,杨玉环伤心欲绝,一定不会让李瑄碰她。 “不要再胡言乱语,否则我不客气。” 李瑄地瞥了杨玉瑶一眼,手扶剑柄上,大拇指动了动。 他有欲望,这不否认。 但心中的信仰,高于一切,没有什么可以撼动。 “哈哈……不敢承认,伪君子!” 杨玉瑶向李瑄骂道,她伸着脖子,就看李瑄敢不敢杀她和韩国夫人。 “把她绑了,再把嘴堵住!” 李瑄怒道,向天策卫吩咐道。 虢国夫人一向胆子大,胆子不大也做不出那些无法无天的事情。 历史上她被擒住,被砍了一刀的情况下,还能淡定自若。 在承受富贵的时候,她已经想过结局。 这也使她在杨氏三姐妹中脱颖而出。 就这样,杨玉瑶的嘴被堵住,她只能在囚车中“呜呜”挣扎。 随后,李瑄来到李隆基的龙辇旁。 他没经过李隆基的允许,在文武官吏的注视下,登上龙辇,与李隆基同座。 此时的李隆基,被穿上黄色龙袍。 而李瑄穿着公输青子为他打造的金色盔甲,以彰显他的身份。 想问玉环在哪的李隆基没有再问出口。 同坐在一起,李隆基在这一刻如芒刺在背。 “唉!” 文武官吏们叹息,窃窃私语。 “竟然穿着金甲与圣人同车,这是想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吗?” “李七郎怎么变成这样了,圣人有恩于他啊!” “王莽谦恭,是未篡位的时候。今日以后,哪个皇帝敢相信品德高尚的大臣?阴阳失衡了。” “这算什么?圣人已经免去他的职散勋爵,他想自己封自己吗?” “嘘!不要再说了,被他听到就不好了。” 文武官吏们不知道李瑄要干什么。 这不该是成为周公的样子,也不会是为诸葛亮一样的臣子。 他们以为李瑄要逼迫李隆基自封首席宰相,太尉,成为执掌兵权的权臣。 这段时间,有一些臣子,看到李隆基一脉大势已去,向李瑄靠拢,渴望得到重用。 特别是李瑄拜相时提拔的大臣,进士及第的文人。 还有一些官吏内心矛盾,纠结挣扎。 更有一些反对者认为“礼乐崩坏”,咒骂李瑄不得好死。 “启程!” 最前方,薛错率领一千天策卫打头阵,宣布队伍启程。 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车辙交响,他们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 温煦的阳光,洒落在队伍之中。 有的人心中憧憬光明,有的依旧堕在黑暗中,不可自拔。 此行龙武军押送着一千余名刚俘获的叛军,他们要被迫入长安城,接受长安百姓的指责。 李瑄清君侧,已擒杨国忠和杨氏。 李瑄平叛军,首先得利,杀俘甚众。 这是李瑄的威望。 在队伍的最后面,一辆不大不小的马车,缓缓行驶。周围有禁军护卫。 里面坐着的正是杨玉环,她在这里,李隆基一定是看不见的。 虢国夫人和韩国夫人在囚车之中,杨玉环也不可能知道。 她心中除了心痛姐姐们,也做好心理准备。 …… “圣人为何一言不发!” 李瑄与李隆基一起坐在龙辇上,哪怕中途歇息,李隆基也未说一句话。 日昳时分,快到长安明德门的时候,李瑄向李隆基开口道。 “金甲太厚,不敢多言!” 李隆基像是赌气一样,说出这句话,其间不无讽刺。 等长安的官吏和百姓看到李瑄身穿金甲,与皇帝一起在龙辇上过朱雀大街,又是什么想法呢? 这是要用威望盖过他啊! “这么多天了,圣人想好为我加冕秦王之位了吗?” 李瑄又问李隆基,还微微一笑:“明天是最后的期限,我的十万西域铁骑已经到京兆,十万河陇兵马也在路上。如果没有官职去调令他们,他们恐会失了分寸。我的幕僚想把黄袍披在我的身上,但我不想那么做!” 看李瑄笑里藏刀,李隆基浑身一颤。 二十万精锐大军。 黄袍加身? 这是威胁他啊! 气得发抖的李隆基咬牙切齿地吐出三个字:“朕同意!” 说完这三个字,李隆基仿佛被抽空力气,躺在龙辇上。 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会在天宝初年将李瑄和安禄山宰了。 “明日太极宫大典,臣会拟定典文,宣告天下!” 李瑄回答李隆基。 李隆基没有答复,这是默认。 距离明德门三里的时候,京兆尹崔光远率领长安的文武大臣等候。 “拜见天水王,拜见圣人!” 崔光远先拜李瑄,再拜李隆基,然后才道:“臣率领百官,迎接圣人回京,百姓在朱雀大街夹道等待,希望主持大局。” 长安的大小官吏,也见到与圣人同乘龙辇的李瑄。 心怀圣恩者怒目圆瞪。 若非场景,他们一定会大骂李瑄无礼。 “叛军攻破潼关,国家危难,致使圣人前往蜀地。幸亏本王率兵赶到,才得以护送圣人回京。在大尹的辅助下,唐军击败叛军,旗开得胜,我一定会请奏圣人嘉奖你。” 李瑄主动开口,向崔光远和文武官吏说道。 “谢天水王,谢圣人!” 崔光远再拜后,开始加入龙辇旁边的文武大臣队伍。 形成文武百官拱卫李瑄和李隆基回长安的意向。 仪仗队被崔光远带出来,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彰显天子的尊贵。 但谁都明白,是皇帝抛弃国都和百姓逃离长安,然后被李瑄“请”回都城。 面对危险,逃离长安的那一刻,使李隆基的天子之名,颜面扫地。 自流传天水王大军到达,将与李隆基再回长安的消息传出后,长安的乱象渐渐平息。 崔光远处死一百多名趁火打劫的泼皮无赖,追回不少财宝。 再加上城中还有一些京兆府士卒和金吾卫,使长安没有蒙受太大损失。 申时七刻,明德门打开。在长安百姓翘首以盼下,羽林仪仗最先进入明德门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