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启禀大论,唐军令您投降,免您一死!” 吐蕃的斥候将军向恩兰·达札路恭禀告道。 “这一次,本大论不会再后退。” 恩兰·达札路恭握紧宝刀,目光坚定。 再次陷入穷途末路,恩兰·达札路恭已经做好死战到底的准备。 一个统帅一生之中怎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跑? 更何况恩兰·达札路恭明白,吐蕃已经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候。 他尽可能地去布置兵马,用慷慨激昂的话,为吐蕃士卒加油打气。 但此时吐蕃士卒人心惶惶。 大张旗鼓而来,对新兵来说鼓起的勇气早已失去。 恩兰·达札路恭在阵前的三言两语,并不能使士卒增添信心。 连一些骑兵都在想摆脱步兵,自顾自地突围。 一切都和主帅提前说的不一样,大唐竟然有这么多兵马。 多到让他们心中的仇恨变成畏惧。 他们觉得自己被主帅骗了。 当年的大非川之战,是现在许多吐蕃少年的噩梦,家家户户哭泣的声音,犹在眼前,这又是一次哭泣。 恩兰·达札路恭只为他自己的声望和所谓的耻辱,他声称“拼死则生,畏惧则死”,扬言“死入天堂,得见神灵”,不仅没有挽回士气,还让吐蕃士卒出现抵触情绪。 特别是那些吐蕃奴隶。 由于吐蕃资源被进一步压缩,大贡大唐。 没有户籍的吐蕃奴隶生活比以往更困难。 原本的上等奴隶,不如尺带珠丹在位时的下等奴隶。 全靠武士压制! 在离心离德的情况下,吐蕃士气低迷到极点。 “趁吐蕃阵形未稳,立刻进攻。我们只要咬牙坚持下去,吐蕃主力必溃无疑!” 段秀实向南霁云说道。 此时,大唐联军也久未休息,不过士卒们生龙活虎,他们看出吐蕃主力是强弩之末,都想冲上去拼搏军功。 “也要提防吐蕃军绝境反扑。我军要将吐蕃主力切割,再毁其士气,分而歼之。” 南霁云赞同。 唐军不能休息,以免给吐蕃喘息的时机。 段秀实与南霁云商议过后,先重甲步兵进前,然后甲骑具装冲锋,将吐蕃阵容一分为二。 他下令诸胡部落士卒,以族部为阵,不得乱阵,违抗者,斩! 此时,唐军对附属部落的威望,前所未有。 因为这是对天将军的兵马! 在这些部落中,除了苏毗、白兰羌,其余皆被大唐实际控制,甚至还有汉人当这些部落的官吏。 在之前的战争中,吐谷浑、党项、西羌、通颊、吐蕃诸部等,一败涂地。 他们的贵族几乎都被李瑄铲除。 而且吐蕃诸部,在大唐并不叫吐蕃,李瑄将他们以山海河为部划分,如积石部,青海部,柏海部,黄河部等。 苏毗、白兰羌完全被大唐的势力所包围,他们只需要每年缴纳赋税,国家自主。 一切安排好后,大唐神策军、武宁军、白水军等部的重甲步兵,在天黑之前,向吐蕃进行冲击。 在雪地中,唐军专门训练有标枪队,靠近的时候会向吐蕃士卒投掷标枪。 “呜呜……” 夜间的指挥受限,使吐蕃的号角声奏响不停。 “咚……咚……” 唐军的战鼓声更密,声震天地。 另一边的李晟和曲环也已经做好进攻的准备。 同时,唐军还派遣一部份士卒佯攻。 轻骑兵也奔腾起来,向两边蔓延。欲寻求与吐蕃士兵大战。 唐军靠近,吐蕃勉强支起盾牌。 此时,天气骤冷,双方的弓弦都无法张开。 吐蕃也很难再用他们擅长的投石索。 “重标枪投掷!” 指挥的唐军将领,最先下令。 数以百计的标枪手越众而出,他们持六尺长,如长矛一样标枪出列。 这些标枪不仅巨长,而且枪刃还有倒勾,一旦击打在盾牌上,敌人短时间无法取下。 此专门克制大盾兵诞生。 “咻咻咻……” 标枪以一个弧度飞出。 吐蕃的前军一直缩在盾牌后方,杀伤人数有限。 许多标枪都钉在盾牌上。 一连数波标枪投掷,使吐蕃士卒盾牌上满是标枪。 当唐军重甲步兵开始进攻的时候,吐蕃盾牌兵想把盾上的标枪甩掉,却发现无论他们怎么用力,标枪都牢牢“长”着。 在物理学的原理上,使盾牌非常笨重,无法挪动。 他们不能进一步将标枪取下,此时唐军已经杀到他们十步外。 “杀……” 随着一声声怒吼,唐军气势汹汹,猛然加速冲锋。 一瞬间,金属碰撞如雷霆乍惊,溅起的火星好似夜空繁星。 吐蕃只在防守,而畏畏缩缩。沉重的盾牌,增加他们心里压抑。 唐军勇士的长枪在重甲间探寻缝隙,总能突破吐蕃的盾牌,刺中吐蕃士卒的身躯。 士兵们的喘息声、怒吼声与金属交织的尖锐声响彻天际,脚下的雪地被鲜血浸染,又逐渐为血红的冰渣。 一番鏖战,吐蕃士气崩溃。 他们放弃盾牌退走,后背大开。 唐军跟进,猛驰猛攻,凌乱吐蕃阵形,不断将吐蕃尸体挑下。 “轰隆隆!” 段秀实得到前军的禀告后,派遣重甲骑兵冲锋,分割吐蕃阵形。 少顷,重甲骑兵如钢铁洪流一样,汹涌奔腾,向吐蕃冲驰而去。 一路之上,无数吐蕃士兵被撞飞、刺死。 刚突杀入阵,吐蕃的奴隶先乱,武士独木难支,难提大剑,只能跟风逃命。 方圆十几里的战场,被甲骑具装一分为二。 在甲骑具装的后方,还有上万手持横刀的轻骑跟随。 至此,段秀实下令全军猛攻。 对恩兰·达札路恭来说,吐蕃军唯一致胜之法,是骑兵打败唐军的骑兵。 他令麾下猛将率领两万多骑兵,进攻南霁云率领的唐军铁骑。 南霁云不畏惧,他清楚吐蕃步兵崩溃在即。 而打败吐蕃骑兵,是对吐蕃军的致命一击。 南霁云认为吐蕃骑兵想要突围是有可能的,他要使吐蕃骑兵不再有这种机会。 他以铁骑为尖刀,胡汉轻骑持弯刀与弯刀,分攻两翼,并留有预备队防止骑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