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丝竹声中是大唐繁华的旋律,舞曲中一如既往,盛世华章。 那锦绣的彩衣,随着舞姬的转动翻飞;兰花指轻轻划动,无比优美。 只是这些舞女的眼中,已经没有一年前的神色。 而李隆基则闭着眼睛,他提着酒壶,只听声音,不去观看。 一舞作罢,高力士来到李隆基的榻前。 “力士啊!一起喝酒。” 缓缓睁开眼睛的李隆基向高力士招了招手。 但高力士却向殿中挥手,让宫女宦官乐师尽数退下。 “圣人,你可以像高祖皇帝和睿宗皇帝那样,不问政事,颐养天年。” 宫女宦官退下后,高力士凑上前,哽咽着向李隆基说道。 当初他看着李旦禅位李隆基,没想到历史再一次重演。 “铛!” 李隆基手中的酒壶落在地上,迟迟未能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李隆基才开口说道:“没有任何余地吗?” 封太子大典的时候,李瑄在祭坛上扬言今年改元,他就知道自己将失去皇位。 但他不舍得啊。 将神器交到李瑄手中,就像割肉一样痛苦。 “听刘单的意思,李七郎一定要现在继位。” 高力士回答道。 李瑄成为太子后,高力士反而更害怕了。 不论圣人病死还是暴毙,李瑄都可以堂而皇之的继承皇位。 他希望李隆基能看开些,别惹怒李七郎。 鱼朝恩的事情没过去多久,圣人也再未踏入南熏殿一步。 “让朕考虑一番!” 李隆基没有准备答复,想死咬着不松口,拖延时间。 高力士没有强逼,他要让李隆基平复一下心情。 毕竟这是守候大半辈子的事情。 这一等,就是三天时间…… 刘单见没有动静,就再去拜访高力士。 但高力士却说圣人在考虑,让刘单再等几天。 于是,刘单以准备歌舞的名义,把李隆基接到勤政务本楼。 “圣人,圣人……” 李隆基刚准备听歌舞,但勤政务本楼下方的街道上,立刻传来一阵阵喊声。 久违的声音,他迫不及待地来到勤政务本楼的窗前,掀开帘子,向春明门街上望去。 数百名百姓跪拜在街道上,密密麻麻,不断地呼喊着“圣人”。 心跳加快的李隆基忍不住向下方的百姓招手,原来他还有如此威望,这么多百姓心向着他。 “圣人来了……” “圣人年事已高,太子年富力强,请圣人效仿高祖皇帝,禅位于太子。使天下改元,再入盛世……” “请圣人禅位!” 楼下一遭乱哄哄的说辞后,又齐声喊道。 这不是思念李隆基,是希望李隆基尽快养老。 这些百姓被刘单一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真心希望李隆基退位。 毕竟大唐有“禅位”的传统,太子一直执政也不合适,百姓们心中更认可皇帝。 突如其来的转变,把李隆基气得面红耳赤,他放下窗帘,怒道:“这是逼我退位啊!” 遂没有心思再看歌舞,起驾回跃龙殿中。 翌日,万民劝李隆基退位的消息,就成了长安的头版头条。 百姓认为李隆基老了,害怕李隆基再揭棺而起,听信谗言,祸害天下,皆认为李隆基该退位养老。 恨李瑄的王公贵族,自然纷纷出言辱骂李瑄。 现在都清楚,李瑄不怕这种辱骂。即便把信件送到政事堂,李瑄也能泰然若处。 反而民间都传言李瑄的气量能容纳三山五岳。 用杜甫的诗来形容就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亦或者孔子所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文武百官则肃然起敬,随时准备迎接继位大典。 特别是李瑄的死忠亲信,只有李瑄登上皇位,他们才能倾尽全力,毫无顾忌去辅佐。 他们比李瑄更急。 又一日,刘单请示李瑄后,拜访诸大臣。 使文武大臣入兴庆宫,劝说李隆基禅位。 跃龙殿。 以宰相李岘为首,裴遵庆、路嗣恭、封常清、韦见素等大臣向李隆基拜见。 “圣人圣德昭彰,治世之功斐然,开元盛世,自古未及。然太子贤明,德才兼备,且年富力强,文治武功。吐蕃、回纥、大食、契丹、奚,皆因太子而征服;又为国家开拓万里疆域,找寻黄河源头。今四海虽平,但危机四伏,隐患丛生。而圣人年老力衰,恐力不能及,正宜顺天应人,传大位与太子,使圣人可享悠游之福,太子能展宏图之志,大唐江山社稷亦可得永固之基,此诚千秋之善举,万代之佳话也……” 作为宰相的李岘最先上书。 李瑄在继位太子的那一刻,就代表不顾后世的争论,木已成舟,李岘认为圣人现在退位是最好的时机。 如果一直等着圣人寿终正寝,必然会给地方郡守、一些顽固大臣期待与机会,不利于国家。 “信安王是忠臣,怎么能有你这种后代?” 李隆基瞪着李岘。 他何尝不知已受不住皇位,但想放下太困难了。 “圣人明鉴,当此之时,禅位之举,于国于家,皆为至善。古之圣君不乏禅让之举,如尧禅舜,舜禅禹,皆成美谈。圣人比肩尧舜,当顾全大局。” 裴遵庆也出列向李隆基说道。 大势所趋,他也认为大唐必然要做出一个了结,进入新纪元。 李隆基的时代,将要过去。 天宝后期的民不聊生,安禄山的叛乱,放弃长安逃跑,让李隆基晚节不保。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果不是李瑄,大唐神器真有可能被安禄山那杂胡窃取。 裴遵庆言后,其他大臣也纷纷劝谏,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 “好了!好了!退下去吧,一天之内,朕会答复!” 气急败坏的李隆基不想听文武大臣唠叨。 朝野全部让他退位,而且还要面对李瑄的咄咄逼人,使李隆基没有选择的余地。 “臣等告退!” 李岘、裴遵庆等大臣面面相觑后,只能退下。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圣人不要把李七郎逼急了。” 殿中清静后,高力士忧心忡忡的劝说。 “嘭!” “告诉刘单,禅位可以,把玉环娘子还给我!” 李隆基拍了拍玉案,似用皇位换取美人的回归。 殊不知此时的皇位,也变得无足轻重。 高力士无奈,只能将消息传给刘单。 刘单更不敢擅自做主,到政事堂将此告诉李瑄。 “杨氏罪孽滔天,千夫所指,我让贵妃成为真正的女冠,也是为救贵妃一命。” “现贵妃成为太真观主,是长安人尽皆知的事情。如果贵妃再次还俗侍奉圣人,于礼法,于天下何处?” 李瑄眉头一皱。 开元二十八载,杨玉环已经当过一次女道士。 现在他执政下,再这么玩一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