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都督升迁,不仅仅可以成为兵部尚书、侍郎,也可以成为五院长吏,或军校祭酒。 一旦军衔设立,他们的军衔也一定会高于都督。 当前,李瑄只是让张兴主持,一点点将天策府的框架搭起来。 三年后,开始升迁都督,到达诸院之中。 天策府和秘书监的改革,大臣们只意识到皇帝在加强权力。 还有就是军政分家。 以后御史台都没有资格去插手军队事情。 李瑄没有大的调动变动,只是在制度上打下根基,然后在两三年后填入。 如果没有足够的威望,肯定不能这么改的。 这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 但文臣武将又无法去反驳李瑄设立的天策府。 安禄山叛乱刚发生。必须加大都督府约束力。 这种约束,使边将没有召兵权,没有财政权。 但如果忠心耿耿,他们掌征伐之事,比以往会更加流畅。 登基以后,李瑄于三月十五日,颁布新常平新法。 还年初的时候,商议的事宜,不单单有常平粮仓、常平盐仓,还要用十年时间,做到常平百货。 慈幼堂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出。 现大部分郡都有慈幼堂,只是看郡守如何看待。 现更加严格对待慈幼堂,并将其视为官吏考核的政绩。 五年以内,每个县必须有慈幼堂。 且义仓与慈幼堂联系在一起,可以从义仓中直接取粮食,周济慈幼堂。 安禄山叛乱发生,但有一点值得庆幸。 当初李瑄拜相的时候,捐献两千斤黄金,建立的济生堂已经近十年。 按照计划,由大医陈藏器和王冰主持。并从皇宫调遣诸多御医。 每年都招收数百名学生,并首次招收女医者。 这个时代的学生学医非常认真,不少成材。 这些医生中,有军医,还有妇科。 军医学成后,颁发济生堂身份牌,会以极优的待遇,调遣至诸都督府。 其余医生,则开始到达郡府,在郡设立济生堂,培养郡内的医生。 李瑄要求太守府必须倾斜钱粮给郡的济生堂。 如果不足,则朝廷会补贴。 接下来,长安的济生堂,每一年都有数百名医生毕业。 郡府中的济生堂,最少得十几名医生作为老师,因为他们刚出师,还要互相学习。 他们培养的学子,如果有优秀者,会送往长安再造。 而郡济生堂培养的医生,多会在各县,各乡里开设医馆。 现在大唐医学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依旧是过高的婴儿夭折率。 李瑄需要济生堂中培养的医生,亲身去乡里言传身教。 新的常平新法公布后,文武百官本以为李瑄会颁布考成法、一条鞭法,宰相们私下在商议此事,如何完善。 但李瑄却只字不提。 他现在更在意整饬吏治、河北河南的恢复、慈幼堂、济生堂,以及道路修建的事宜。 王公大臣,一度以为李瑄要选择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豪强大族松一口气,他们也不希望李瑄打破之前的秩序。 之前李瑄当天策上将、秦王时候,江南豪强甚至还建筑坞堡准备自守。 毕竟李瑄的狠辣是出了名的。 没有豪强大族想将百年基业拱手相让。 好在李瑄安分,似乎还像李隆基在位时一样,江南岭南赋税收不上来,也不太在乎。 不过也有一些豪强嗅到危机。 因为李瑄取消了郡兵。 众所周知,豪强大族最容易滋生于郡兵之中。 天下郡县,有一个算一个,郡兵的将领无一不是豪强大族子弟。 而解散郡兵,对豪强大族打击巨大。 但李瑄以剿贼的名义,令十万大军南下。 太守哪敢不听命令? 现豪强大族只能掌控一些县卒。 相比于郡兵,县卒一个县也就一二百人,缉拿盗贼还行。 嗅到危机的豪强,也不免会联系党羽,齐心协力,对抗可能到来的暴政。 李瑄迟迟不动,是在做充足准备。 四月十日,李瑄召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到甘露殿。 “臣拜见至尊!” 廖峥嵘入殿向李瑄一拜。 从曾经的游侠,以刺杀吐蕃金字告身将领为起始,到现在的虞国公,不可谓不传奇。 当上锦衣卫指挥使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与文武百官断开联系。 他只听一个皇帝一个人的命令。 自天宝六载起,李瑄就将锦衣卫手册写给廖峥嵘。 他现在是最会搞锦衣卫,最会监察文武百官的人。 李瑄已经抓到数十个地方太守、二百多县令的黑料。 其他官吏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还有李瑄亲信官吏的贪污受贿证据。 只是被李瑄压住。 他刚掌权,亲信还是不能动的。以后再收拾他们。 李瑄眼中不揉沙子。假如李岘在相位上变得利欲熏心,李瑄将来定会清算他。 只要有能力,李瑄不吝啬宰相的位置,甚至封郡王都有可能。 但是那些士族,与李瑄没有关系的太守县令,长史县丞等,动不动阳奉阴违,把朝廷的策令,告诉豪强大族。 帮助豪强大族隐瞒户口,鱼肉乡里。 李瑄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他明白现在的他是“军政”时代,他牢牢掌握的中央军、都督府军,超过七十万。 除了波斯王国外,他能直接号令的胡人部落兵马,也超过三十万。 必要的时候,李瑄能将胡部调到中原。 这些兵马,待遇优渥,自然不能去加剧财政。 那就只能是向豪强大族开刀。 “不必多礼,峥嵘,现在各郡县锦衣卫人数有多少?” 李瑄请廖峥嵘坐下,挥手让宫女上茶,并向他询问道。 “回至尊,臣改编原来的常平新兵,新募退伍士卒、人员,现锦衣卫总计有十八万人,按照至尊的吩咐,锦衣卫只招募退伍士卒、游侠、佃农、平民、奴隶,无一豪强大族。” 廖峥嵘向李瑄回答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