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转眼间,距离罗马帝国出使大唐已过去十几天。 在五月份的大唐月报上,会登陆李瑄亲笔撰写的《农业革命》文章。 广义上的农业革命自数千年前,甚至更远就开始。如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中下游种植的粟米和水稻。 先祖们刀耕火种,一步步选种,将野草培育成现在赖以生存的粮食。 但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变革。 而李瑄要进行一次目标明确的革新。 后世的英伦三岛,从一个落后封建的小国家,仅仅三四百年,就完成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而华夏历史悠久灿烂,却一直在历史上中循环。 历史上华夏没有工业革命的原因很简单。 士农工商! 工与商,成为最卑贱的职责。虽有大量的发明,却一直在“试错”与“改错”,没有系统,没有科学性发展。 英伦三岛的科学家若有发明,皆会获得国家的支持与奖励。 人类在绝大多数进步时刻,都是利益在驱使。 想让马儿跑,却不想让马儿吃草。遏制住前进的动力。 另外,华夏的财富多集中在权贵手中。 家天下思想,从来没有消除过。 商人不过是待宰的羔羊,财富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地再分配,却永远也分配不到底层手中。 那些有奇思妙想的人,没有财富的支持,会渐渐化为尘土。 另外就是华夏历朝历代,过于看重《四书五经》和文史为主的儒家思想。 在春秋战国那么辉煌的儒家学说,没有改进,反而有退步,自封。 以至于后世会将华夏衰落的责任归咎于孔子孟子。 科举制度,催动文人寒窗苦读,有些文人皓首穷经,变成书呆子。 如果将物理数学纳入科举,并多选优异者及第,绝对能催使一部份文人转行,使数学物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李瑄知道他这一辈子很难看到工业革命开始,但他要做一个引路人。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革命》尤为重要。 李瑄笔下的农业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畜牧业、林业、渔业,以及从畜牧业、林业延伸的一些副业。 他结合地区,认真规划各郡县需要做的事情。 包括罗马帝国携带来的蔬菜、水果种子,要认真将其种出。 在大唐月报发行前,李瑄于朝会上向文武百官提到农业革命。 改革农具、改革家具、改革铁器、创造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大力发展纺织业。 李瑄从方方面面去规划农业,如绵羊的羊毛,牛羊貂的皮革,鸭的鸭绒,鸡的蛋等等。 改革牧监、牧场,在牧场内建立明确的工厂。 继而在不远处建立纺织厂、皮革厂等下游工厂。 如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建立家具厂、木具厂、玩具厂、造纸厂、雕版厂。 不论是种植蔬菜,还是培育水果,一定要找具备相关知识的老农指导,并将他们集中起来,取长补短,讨论经验。 明确立下对发明者的奖励和爵位,并以最快的速度传至天下。 从而真正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这些进行的时候,大唐中央银行也在建立,设总行长,为正四品上。 李瑄提拔善于理财的第五琦为第一任总行长。 第一步先在长安、洛阳、益州、扬州、凉州等大型城市设计分行。 本来他想用钱庄的名字,但一想钱庄没意思,还不如直接称为银行。 大唐依旧在使用“开元通宝”,暂时不会去货币改革。 开元通宝可不是指“开元年间”出现,而是自李渊时代就开始发行的,为大唐第一种货币。 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 大唐在刚建立的时候,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非常混乱。 于是,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下诏书废除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创赫赫有名的“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为小平钱,是铜钱中最小,最基本的货币,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一文钱”。 武则天上位以后,创立大唐第二种货币,乾封泉宝。 乾封泉宝是一种“当十大钱”,即一个乾封泉宝,可比十个开元通宝。 武则天铸造乾封泉宝,本来的想法是增加货币的流通量,以减缓“钱荒”,即流通中钱少的矛盾。 但是百姓不是傻子,号称以一当十的乾封泉宝一出,百姓纷纷藏匿开元通宝钱,他们认为用了这么多年的开元通宝才是好货币。 于是,市面上就只剩下当十的乾封泉宝,大钱贬值,物价飞涨也是必然的。 再加上私铸乾封泉宝者比比皆是,使得乾封泉宝仅仅铸一年多,就被下令关停。 依旧是开元通宝坚挺。 所以李瑄不可能去新铸铜钱,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虽一直存在,但用小平钱,总体还是可控的。 第五琦多次上书,铸造大钱,都被李瑄否决。 大钱再大,也不可能有五铢钱的两倍重。 而设置面值为十,等于用只能买一斤的铜,向民间收五斤的铜,这不是欺负人吗? 古往今来,从不缺乏铤而走险的人。 只要铸大钱,仿造是必然的。 历史上的第五琦就想当然去建立大唐第三种货币“乾元重宝”,是以物价飙升,铸盗蜂起。 李瑄告诉第五琦经营模式,让他先把银行搞好,将来每个郡县都要设立银行。 为银行安全,必须在县衙附近,由县兵把守。 李瑄还告诉第五琦一些先进的“防伪技术”,以防止不法之徒拿着假存折骗他钱。 建立银行,存钱利息不高。为了盈利,必须有小额贷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