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贱为良已经进行将近一年,一个郡几无进展,说明钟离郡太守与当地豪强大族牵扯极深。 当一郡太守都无法出力的时候,府兵自然无法强硬推进。 本来想东去扬州的王昌龄,立刻随敬括一起到与寿春郡相连的钟离郡。 钟离郡,改州为郡前名濠州。其境内有一条濠水。 由于春秋战国的时候,这里属于钟离国,因此而得名。 非常时期,王昌龄和敬括,由五百天策卫骑兵护卫,他们行进之时无法低调。 广陵都督卫伯玉为策应王昌龄,派遣扬州军六个营到达钟离郡。 现扬州暂时不需要这么多兵马。 王昌龄乘坐马车,即将到钟离郡城的时候,卫士禀告:“启禀王侍郎,前方三里外,钟离太守正在等候迎接。” “我知道了!进前停车。” 王昌龄掀开车帘,周围有一望无际的耕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不少百姓都在田内耕作忙碌。 只是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为良家,还是佃户,亦或者为农奴…… 现王昌龄已经将近花甲之年。 他的诗几乎已经登峰造极境。 七绝圣手王昌龄,他以边塞诗,家喻户晓;又能写下宫怨诗,意味深长;他的送别诗不下于李白。 七绝之美,五古之严;风格遒劲。 是当世最顶尖的大诗人。 纵观王昌龄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落,起伏不定来形容。 他年轻的时候,在嵩山学了几年道士。 觉得修道没意思后,他又到河东游历。 看边塞风光。 不久后,他又到河西陇右,准备从军边塞。 那个时候,投笔从戎,是每一个诗人文人的梦想。 可惜当时边境无战事,游览一圈边塞后,王昌龄又回到长安周边的蓝田县,开始收住心思,准备科举。 仅仅一次,王昌龄就进士及第。 只是在秘书省为一校书郎。 这一年,王昌龄而立。 但四年后,他再次参加一次考试,登科得以出任县尉。 随后就是被贬岭南,又遇到大赦天下而还。 然后又被任为江宁丞。 一个大才子、大诗人,在一个县丞的位置上待八年,无人问津。 还是李瑄拜相的时候,才将王昌龄捞回来,任殿中侍御史。 李瑄无疑是王昌龄的恩相。 自那以后,王昌龄受李瑄的影响,激进变革,死跟李瑄的脚步。 他在地方基层十几年,最清楚百姓是什么样子。 如果无法改变,迟早会生出祸患。 那时的王昌龄,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 在李瑄的变革一度占据上风的时候,提拔王昌龄为上洛郡太守,并监督龙沙河金矿。 李瑄罢相,王昌龄也跟着遭殃,转身就把他贬为龙标尉。 还是李瑄再攫取权力的时候,王昌龄再次起身。 “下官等拜见王侍郎、敬少卿……” 钟离太守闾丘晓在王昌龄下车时候,向王昌龄拜道。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但王昌龄一行相当于李瑄派遣的钦差,有禁军护卫。闾丘晓必须来拜见王昌龄。 “免礼吧!” 王昌龄让闾丘晓等人不必再礼,劈头就问:“大半年来,钟离郡的除贱为良为什么没有进展?闾太守不会以为钟离郡距离长安很远吧?” 历史上,王昌龄在路过钟离的时候,闾丘晓因嫉妒王昌龄的才华,将他杀死。 那时是安史之乱,人命如草芥,郡守的权力极度膨胀。 一代大诗人竟以这么窝囊的方式落幕。 闾丘晓本应是默默无闻的太守,却因杀死王昌龄而出名。 最后还是张镐为王昌龄报仇雪恨。 现在王昌龄与闾丘晓遇到,颇有一些宿命的味道。 “回王侍郎,钟离的除贱为良已经完成,只是还来不及向朝廷禀告,这是下官的文书,请侍郎过目。” 闾丘晓心中虽惊惶,但仍强装镇定,将一本文书交给王昌龄。 他的眼神闪烁不定,心中跟嫉妒王昌龄。 他认定王昌龄只是凭借写诗的本领,才得到李瑄的赏识。 这根本是才不配位。 众所周知,李瑄非常喜欢任命诗人为官。 朝廷中,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杜甫等大诗人,全部都身居高位。 王昌龄接过文书。 文书上写着钟离郡释放农奴三百余人,官府新统计耕地十五万亩。 “钟离郡有两万多户人口,共十四万余百姓。按照山南得到的数据,怎么着也不会只有这一点。” 王昌龄将文书递给敬括,言语非常不满意。 立志成大事后,他对这种弄虚作假十分厌恶。 闾丘晓的眼神飘忽不定,一看就知道他心中有鬼。 “回王侍郎,钟离郡地狭人少,民风淳朴。历任太守,一直有抑制土地兼并的风气,才使这里的土地兼并不如其他郡严重。” 闾丘晓硬着头皮回答道。 他希望王昌龄和敬括赶紧走人,别再来折腾他了。 抱着侥幸心理,夹在淮南道与河南道之间的钟离,会被朝廷忽略。 “敢问闾太守在除贱为良中拿下几名豪强?” 王昌龄又质问闾丘晓。 他相信有的地方民风淳朴,但绝不是钟离郡。 豪强是随着时间滋生的,一地豪强若没有铲除,会一直存在。 他没听说过淮南在这些年里有大规模铲除豪强的迹象。 “回王侍郎,共有十三名豪强因犯法被抓起来。其余豪强大族都是一些小罪,暂已放还。” 闾丘晓向王昌龄回答道。 他知道没有替罪羊是不行的,他给朝廷的交代,并非敷衍。 豪强大族们已经下血本了。 在他们看来,是朝廷一直不依不饶,给他们逼向绝路, “希望闾太守所言属实。” 王昌龄眉头一皱,但拿人要拿证据,他暂不能直接与闾丘晓撕破脸。 在除贱为良运动展开后,围绕着放农奴,还土地方面,已经相当成熟。 只要有时间,他们能不费吹灰之力找到证据。 但凡闾丘晓蒙骗他一件事,闾丘晓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是……是,王侍郎与敬少卿舟车劳顿,当尽快入城中休息,下官已备好酒宴。” 闾丘晓打算先将王昌龄请到城中再说。 “不了,将这段时间的账簿找出来,本官要好好比对一番。” 王昌龄拒绝闾丘晓的宴请款待,他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搞清楚。 如果闾丘晓阳奉阴违,他就拿闾丘晓杀鸡儆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