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真理问世-《大唐天将军》
            
            
            
                
    第(1/3)页
    “此为大唐的节杖,永远不要忘记,大唐是你的后盾。”
    明德门外十里,李瑄下马向崔汉衡说道。
    并将节杖交给崔汉衡。
    节杖是精挑细选的筇竹制作,其上有五色斑斓的羽毛为旌。
    凡持此节,代表皇帝。
    “至尊放心,臣一定成功出使,并以大唐的利益为重。”
    崔汉衡双手持节,向李瑄一拜。
    这一拜,无比厚重。
    他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而是志在成功。
    一去不回,不算什么。
    将成果带回大唐,才算是英雄。
    李瑄将崔汉衡扶正,并亲自为他整理衣冠。
    在崔汉衡以后,还有随从的官吏、医者。
    包括二百名禁军勇士,李瑄从他们身边一一走过,为他们整理衣袍。
    为方便行进,在大唐境内不必要穿戴厚重的盔甲。
    盔甲,神臂弩,都放在备用马上。
    李瑄不怕神臂弩失传。
    因为真理即将出现。
    使团的所有人感受到至尊的温度,热泪盈眶。
    这是殊荣,他们无惧万水千山的阻隔,卯足劲要完成至尊的嘱托。
    “不论如何,诸位家人都将是朝廷奉养。归都以后,不必担心物是人非。朕一样会出都城迎接你们。”
    最后,李瑄站在使团的前方,铿锵有力地说道。
    “臣等谢过至尊,万死不辞。”
    大唐使团的众人再次向李瑄一拜,喊声惊空。
    随即,李瑄将亲自为使团写的送行诗交给崔汉衡。
    崔汉衡当众诵读至尊的御诗……
    李瑄在诗中赞扬使团有开拓者的精神,以张骞、班超的典故,鼓励他们不畏艰险的品质,也殷切地期盼他们早日归还……
    众人更注入动力。
    在李瑄和文武百官的注视下,以崔汉衡为首的大唐使团与罗马使团汇在一起,向西方而行。
    仪仗为他们奏乐,鼓乐齐鸣。
    直到大唐使团听不到方止。
    这是一次带着军事、外交、政治、文化为目的的出使,对大唐意义重大。
    大唐使团,不可能如骑兵一样长途奔袭,只能一步一步,积年累月地到达君士坦丁堡……
    ……
    “启奏至尊,牛首山下的工坊已经将火药试验出最大的威力,恍若天雷一般。”
    距离崔汉衡出使罗马仅三天,廖峥嵘到达甘露殿向李瑄禀告道。
    甘露殿是李瑄处理政务,劳累的时候休息的地方。
    除了休假时间,若没有什么活动,李瑄不在政事堂,就是在甘露殿。
    大唐十日一休,还有诸多“法定节假日”。
    随着朝廷局势步入正轨,李瑄会尽量休息,陪伴妻儿。
    也会抽空去教育儿女,并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摆驾,朕要亲自前往牛首山一观。这几日朝政,先委托于宰相们。就说朕要去樗县的工坊巡视,使兵部尚书、工部尚书陪同即可。”
    李瑄面露喜色,直接从坐位上起身,向机要秘书韦应物吩咐道。
    牛首山在长安西南鄠县的南端。
    属于秦岭北麓。
    一年多前,在那里发现硝石后,就将火药工坊建造在那里。
    又不会扰民,非常隐蔽。
    事实上,一年前就有火药的点燃。
    不过李瑄要用他有限的知识,对火药进行改进。
    火药出现后,要有一定的威力。
    首先会用在修路、军事上。
    李瑄认为简易的大炮和最基本的火枪,他还是能摸索出来的。
    前世身为军人,枪的原理他清楚。
    但那需要更高级的火药,更精密的机械。
    路要一步步走,脚踏实地。
    现大唐已经完全领先世界,没必要一口吃个大胖子,以免被噎着。
    “遵旨!”
    韦应物领命后离去安排李瑄的行程。
    至尊在长安周边巡视,这并不奇怪。
    大臣们没有多想,今百废待兴,要妥善去处理除贱为良、一条鞭法、常平新法的后续事情,还要考成天下官吏。
    诸部之间,各司其职,没有人敢玩忽懈怠。
    当天上午,李瑄携带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兵部尚书封常清、工部尚书崔光远,以及上千名天策卫,离开长安。
    于次日下午,到达鄠县。
    鄠县令赶紧迎接李瑄入城,百姓得知至尊加林,万人空巷,夹道相迎。
    鄠县令屡在县衙招待李瑄。
    他知道李瑄的性格,不敢奢靡。
    在鄠县居住一晚后,第二天一上午,李瑄就来到牛首山下的火药工坊。
    后世考据,传闻孙思邈发明过火药。
    也有传闻在两晋时期,更有在秦汉之时,甚至更早的时候,华夏就发明火药。
    但人们更倾向于火药在大唐中后期定型。
    火药的特性,很容易让人将它联想到军事上。
    所以在火药定型的唐末,人们就意识到火药的威力。
    历史上,唐昭宗天佑元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
    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引线点燃后用弓射出。
    这里的奇思妙想,为大炮的雏形。
    之后,火药的用途一步步发展。但因为固步自封和统治者“家天下”的利己思想,使华夏逐渐落后于西方。
    李瑄既然全力发展火药,就一定会按照计划,诞生火炮、火枪。
    会确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甚至对某些“发明家”封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