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至尊现代表江山社稷,万不可在战场上纵横冲驰。改革未成,当以天下苍生为重!” 一听李瑄决定御驾亲征,李岘连忙向李瑄劝说道。 “是啊!若太宗皇帝一般,平定天下后,坐镇都城,统御四方。才为天子之行……” 李岘话落后,裴遵庆、刘晏、杨绾、颜真卿纷纷向李瑄劝说道。 世人皆知天可汗神勇盖世,古代的霸王亦不能及。 每战必先,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 这也成就李瑄的无尚威名,为李瑄蒙上神秘色彩,让大唐百姓,以及域外胡人为李瑄编写无数离谱的传奇故事。 但宰相们认为国家蒸蒸日上之际,至尊不能以身犯险。 毕竟在战场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卿等无非是担忧朕一如往常般冲锋陷阵。然朕心中清楚,朕已不适合跃马疆场上。” “朕御驾亲征,只是统筹全军,提振士气,以期早日结束战斗。同时,磨砺久未战争的禁军兵卒。” 李瑄娓娓向宰相们解释道。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 大唐缺乏能统领十万兵马的帅才。 武威都督李朱师老将迟暮,敦煌都督郭虚己威望和资历、战功都略显不足。 而河西又恰恰是最容易出击回纥王庭的地方,所以李瑄需要去武威军、敦煌军坐镇。 大唐当前最不能接受的是失败。 一次战斗失败,损失大唐的威望,打击百姓自信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倾耗大唐巨大资源。 李岘、裴遵庆等宰相面面相觑。 如至尊所言,他们也不好去阻止。 至尊是战神,出师则胜。 回纥可不是泥捏的,经过骨力裴罗、磨延啜两代雄主的南征北战,已经建立王朝。 大唐的十几年的剥削,使回纥王庭以“向大唐纳税”的名义,强征牧民的马牛羊,今回纥对大唐怨恨者大有人在。 如回纥不束手就擒,两方必会有一场硬仗。 “既如此,臣等预助至尊旗开得胜。” 李岘作为首席宰相,第一个松口。 总不能因担心至尊陷入“白马之围”,去拒绝至尊。 连他也认为,只要至尊统御全军,必能一举歼灭回纥,统一草原。 “诸卿放心,回纥移地健新继位,我们有叶护太子这张牌。在内忧外患下,胜利一定在大唐。” 李瑄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裴遵庆等四位宰相。 此次战斗,他还会试验大杀器。 虽然大炮还未被完成制作,但自乾元三载震天雷、炸药包出现后,到明年春天,有更多更完善的炸药包和震天雷。 也有震天雷小型化。 李瑄从天策卫中挑选一千人为“火炮兵”,已经到牛首山下驻扎,学习火药的使用,练习投掷技术。 天可汗的威名,加上火药那震天动地的巨响。一定可以将回纥打得措手不及。 “臣等遵旨,只望至尊能尽早回归长安。” 裴遵庆等宰相明白在理。 至尊戎马半生,高山、雪域高原、草原、海洋、沙漠等都驰骋过。 大雨大雪大风大浪中行军,是家常便饭。 他们不能以自己去要求至尊。 “传令都督府区域内的郡县,囤积粮草,制备干粮,加强整训,调动军心,明年二月初一,正式进军。” 李瑄这么说,是让中书省起草诏令,向都督府、郡县传达指令,整军备战。 禁军方面,李瑄也会亲自下令,让禁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维持精锐的战斗力。 “臣遵旨!” 杨绾领命。 “启奏至尊,回纥可汗移地健派遣使者携重金,现已渡过黄河,大唐该如何处理?” 李岘向李瑄征求意见。 要么让回纥使者从哪来滚回哪去。 要么将宝马、黄金留下,使者回去。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李瑄从没有杀过使者。 “指斥移地健伪造英武可汗遗言,趁着叶护太子不在单于城篡权夺位,并不尊天可汗的调令。没收使者携带的物品,让他们回去禀告移地健,自缚双手,至长安请罪。否则必为叶护太子讨回公道。” 李瑄向宰相们吩咐。 回纥的黄金他自当笑纳了。 大唐现一直在储藏黄金、白银。 既然发展工商,那就必须有更有价值的贵金属。 受制于时代,纸币还不能发行。 历史已经证明,发行“大钱”,会被百姓抛弃。 且当前铜钱造假严重。 因为与铜价相比较,造假有利润可图。 总有人铤而走险,制造假的开元通宝。 哪怕是在李瑄的统治下,造假币也层出不穷。 朝廷无法收回假币,李瑄的一贯主张是打击造假币者。 只是造假币者往往躲在山中,在海上,很难一网打尽。 唯有重金赏赐举报者,才能遏制造假币的风气。 而且铜钱太过沉重,即便有中央银行,现商人购买货物,依旧用车、用马驮运钱币。 既然不能造大钱,不能发行纸币。银币、金币的制造,绝对是稳住货币的重要的一环。 控制呼罗珊地区的银矿、金矿,用贸易掠夺周边国家的黄金、白银。 再加上除贱为良以来的储存,不出十年,大唐有资格开始建立金币、银币体系。 大唐中央银行票据上的防伪手段,是为未来发行纸币的第一步。 “臣遵旨!” 宰相们拱手领命。 翌日,宰相在朝堂上,全力支持至尊进行军制改革。 以政事堂、兵部、天策府为主,通过军功、资历,为所有的都督、副都督、都督府僚属、中郎将、将军等确立军衔。 都督府原郎将及以下的士卒,由都督府按照朝廷的评定规则颁布军衔。 以天策府为主导,设立能装在盔甲上的铁制军衔,以及装在常服上的普通军衔。 士官为铁,尉官为铜,校官为银,将官为银镀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