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瑄点了点头,又与常铉交流其他一些关于民生的事情。 然后在常铉的陪同下,来到码头外,见码头外的百姓。 百姓们扶老携幼来拜见他,他自然得问候一番。 这也符合李瑄的一贯形象。 李瑄每次关中巡视后,次月的《大唐月报》上,就能生动形象地记录天子问候老幼,异常亲民的信息。 是以,天南地北的百姓都下意识认为天子仁厚,是万古明君。 “至尊来了!” “哪个是至尊……” “常太守身边者,是为至尊!” “至尊好生英武,和传说中的样貌,完全不一样。” “老朽一把年纪,竟还能见到至尊,今生死而无憾。” “阿爷,至尊是什么?” 有三岁孩童问。 “是让天下吃饱穿暖的圣人。” 一名中年男子回答。 从不同的视角,能在李瑄身上看到不同的功绩。 “拜见至尊……” 百姓们知道礼数,李瑄所过之处,按照传言中那样,向李瑄行礼。 “诸乡亲父老,不必多礼。” 李瑄上前,抬手示意百姓免礼。 一句父老乡亲,拉近无数亲近。 他让官兵到一边去,自己拉着一名老者,嘘寒问暖。 把这名老者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难以发声。 这种架势,古往今来独一份。 李瑄还将一名孩童携在怀里,并从口袋中掏出洛阳的“果糖”,分给遇见的孩童们。 不多,一人一颗。 小孩们根本没见过这玩意,拿着纸包的果糖,不知该如何。 还是李瑄亲自示范,放在一名孩童的口中。 那种甜蜜,让他们一瞬间眼睛明亮。 对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平民百姓不敢相信,高高在上,只存在于报纸、传言中的至尊,能与他们这些贫贱之民,打成一块。 相由心生,在百姓心中,李瑄的仁德充斥内心,他们忘记了李瑄当皇帝之前是一名将军。 忘记了李瑄当皇帝的过程。 似乎一切都是天命所归。 李瑄在一个时辰内,一路走数里,让所有的百姓都看到他。 他本人也不知疲倦,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完事后,李瑄支开常铉等地方官吏,让锦衣卫挑选十几名乡里老者,李瑄在通济渠边,请他们喝一杯热酒。 实际上,是询问一下,临淮太守、长史、别驾,和诸地县令为官如何? 有没有豪强大族横行乡里? 有没有达官贵人再行兼并之事? 被挑中的老人脸色通红,像是焕发第二春一样,至尊请他们饮酒,这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 以后在乡里街坊,够他们吹嘘一辈子。 “朕此次南下,除了来看看你们,让你们看看我。是听说这里有贪赃不法的官吏,与豪强勾结。临淮有无这种情况?如果有,朕当场就将他砍了,以慰民心。” 李瑄用一种诱导式的语气,向老者们说道。 意在让他们不必顾虑,不要怕报复。 再大难道还能大过皇帝? 不说跟随的天策卫禁军,李瑄一声令下,淮南省的府兵会在数日之内,于临淮齐聚。 “至尊明察,不要杀常太守。常太守非常好啊!他在我们临淮,我们都衣食无忧。他还亲自在农忙时耕种,令官府补助孤寡,拯救慈幼。连义仓的税都不用缴纳了,我们的孙儿,都可以去乡学读书了…………” 听到李瑄的话后,一名老者连忙向李瑄说道。 他在为常铉说情。在他心里,常铉是难得的好官。 “是啊,常太守还给棉花种子让我们耕种,那玩意可金贵着呢。” “常太守审理案子的时候,开诚布公,令人心服口服。” 一众老人不理解李瑄的话,纷纷向李瑄求情。 “哈哈……诸位误会朕的意思了,若没有罪,朕是不会冤枉的……” 李瑄笑了一声,虽然老人们说的许多都是朝廷规定的策令。 但只要坚决服从策令,就是一个好官吏。 老百姓有口皆碑,说明常铉大概率是清廉官吏。 “天子英明,太守能干。我们临淮比淮阴好上百倍,老朽今生知足。” 又有一名老者接李瑄的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