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就和全聚德、泰丰楼一样,淮阳春也是京北老字号的“八大春”之一。 所谓“春”,就是老年间对饭馆形式的一种称呼。 和什么“八大居”“八大楼”之类的差不多,指的是几家外地菜做的好的馆子。 像淮阳春,就是以淮扬菜为主。 而且也不是真的有八家,就是个约数而已,类似于“top3”的高校有十几所一样。 到地方推门进屋,里面已经坐了两个人。 一个是之前孟白在拍《心理罪》时见过的贡格尔,另一位则是个留着络腮胡子,圆脸微胖的中年男人。 这自然就是郭凡了。 “郭哥。”孟白笑着伸手过去:“抱歉,来晚了来晚了,一会我自罚一碗炸酱面。” “艹,你小子倒挺会给自己找台阶下。” 郭凡笑骂一声,起身拉过孟白,拍了拍肩膀。 两人上次见面,还是在《同桌的你》首映仪式上。不过那会郭凡正忙着,也没来得及怎么聊。 “你现在行啊,鼎鼎有名‘弧光’孟总,网剧之光。”郭凡调侃着道:“我这个不怎么看网剧的人,都天天能刷到你的剧。” “我这点成绩算什么,真要说,还得是郭哥你。两千万成本的电影,能拿到4.5亿的票房,您这就是下一个诺兰啊。” “过奖过奖。” “承让承让。” 一旁的贡格尔看着这顿“商业互吹”的两人,忍不住道:“要不你俩先吹半个点的,我出去溜达溜达?” 孟白和郭凡闻言,相视一笑,跳过了寒暄的阶段,边吃边聊了起来。 “真别说,这去人家好莱坞看一眼才知道,人家那电影产业的发展程度,真的是甩开咱们二十年。” 提起之前“青年导演交流计划”去派拉蒙参观,郭凡立马就感慨了起来。 “有这么夸张?”孟白问道,他对电影行业不算太了解,“咱们这些年的好电影也不算少啊?” 郭凡摇摇头:“我说的差距,不是一两部电影的问题,是整个电影产业体系的制作标准。这么说吧,如果类比实体企业,人家是现代化的标准工厂,咱们这还是手工作坊的水准。” 这下孟白就懂了。如果只是比较某几个单品的质量,手工作坊未必就比标准工厂差。但要是论及整个行业体系,那真的是完全没得打。 “我们参观的时候,看过他们一个制片人的项目规划方案。”郭凡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就是,人家连哪场戏哪个机位用哪种颜色的存储卡,都是有固定标准的。” “你再看咱们的剧组,真不是我说,能给素材卡标个顺序,都算是摄影师敬业了。” 孟白闻言会心的一笑。 他这也做了好几个项目的制片人了,自然明白郭凡的意思。 目前国内影视行业的剧组,别管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网剧,幕后的制作水准几乎完全依赖于自作团队内个人的发挥。 所谓的“高水平团队”,说白了就是一群配合时间久的熟练工。项目进度顺畅不是因为流程、标准这些,单纯就是靠团队内部的配合默契而已。 不过孟白的想法,倒是和郭凡不太一致。 生产关系是要靠生产力来维持的。国内这影视市场真正说来,也就才发展了十几年而已,能有“手工作坊”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像二十年前的实体产业一样,大家供需都还不平衡着呢,你这时候聊什么工业化标准、什么机械化生产,纯粹是扯淡。 用十几年的短暂发展,去对比人家的百年积累,本来就不太公平。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郭凡点点头,叹气道:“只是同为一个行业的从业者,看见人家的高水准再回头看自家,总是觉得不甘心啊。” “不急,总是会慢慢变好的。”孟白道:“算了,换个开心的话题。郭哥,你这以后就打算拍青春片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