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兵将分离-《南明大丈夫》


    第(2/3)页

    高义欢对于关宁军本来就不放心,没有信任可言,他们继续与士卒待在一起,高义欢不放心,万一哗变怎么办?

    因此高义欢决定,将关宁军的将领与士卒分开,当然高义欢也会许落这些将领,等军队完成整编,会重新启用他们。

    兵将分开之后,关宁降军再想搞出什么事情来,便不太容易,也很难联合在一起了。

    陈名夏拱手笑道:“大王放心,臣一定将事情办好!”

    本来高义欢想将吴三桂也一并送去西安,这样关宁军的脑袋,等于被他摘掉,会更加便于他控制降军,不过考虑到还没拿下成都,他便决定再等一段时间。

    当下,为了稳定关宁降军,高义欢首先许诺,会将关宁军重新整编,并赐军号安西军,士卒待遇不变。

    这让底层士卒很快安心,他们当兵吃饷,给谁干都是干,有了这份许落,大多数人的心便定下了。

    稳定了士卒后,将领便很难煽动,高义欢便推行兵将分离,留下吴三桂、夏国相随行,将郭图壮、张国柱、吴之茂等将中上层将领送去西安,安排住处圈养。

    魏军快刀斩乱麻,趁着关宁军没从战败的情绪中缓过劲来,短短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对降军的处理。

    在处理降军的同时,魏军也在清理战场,收集兵器和战马,然后掩埋两军将士的尸体,进行祭奠。

    完成了这些事情后,高义欢立刻下令,大军向成都进发,准备收取整个四川。

    十月三日,魏军从剑阁县出发,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发,并檄告川蜀各地,令各州府立刻归顺投降。

    西魏国的檄文,是陈名夏所写,简单易懂,不卖弄文采,“四川天府之地,黎庶安宁,然自献忠入蜀,纷争不断,士民破家,民不聊生。今大魏王,为定川蜀,解民困苦,起大兵数十万,不日便达。尔绅衿百姓,州县官吏,当体大魏王安民德意,速速投诚,安享太平。”

    在发布西魏王檄文的同时,陈名夏又以吴三桂的名义发布文告,声称,“大魏王精选虎贲数十万南下,牌仰四川等处速速投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