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三千人!再歇业三千人!”施太公有点像是着魔了。 苏州城丝织业的好日子大约是从弘治朝开始的,迄今也有一百年了。 丝织业利润率不低而且又稳定,但足足一百年的斗争经验,应该足够应对所有博弈了! 他就不信,一百年斗争经验能在林泰来面前全部失灵! 他就不信,经济运行规律能在林泰来面前失效! 其他管事听到施管事的话,齐齐吓了一跳,一起劝道:“兵法云知己知彼,还是先打探消息!” 今年以来,他们织业公所已经流失了三千几百织工了,很多还是熟练工。 如果再损失三千人出去,那就真伤筋动骨了!在这时代,能完全抛开土地的产业工人还是很宝贵的。 不然的话,那林泰来为何会拼命的抢工人? 恰好这时候,派去胥江工业园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 那人禀报道:“被挖走的那些织工,一部分上机了,还有另一部分跟着老工匠制造织机。 剩下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在工业园区修建房屋!” 织业公所的管事们十分诧异,“织工跑过去盖房子?他们愿意?” 那人答道:“听说参与修建房屋的工人,以后住进去的话,可以免一定时间的房租!” 众管事:“.” 所以你林泰来大批挖织工过去,一边让他们给自己造织机,一边让他们给自己修住宅? 施管事还是认为,这在经济规律上根本说不通! “大量修建房屋不要钱么?三千多织工,拖家带口起码需要几千间屋,甚至上万间! 暂定每间屋建造成本五两,林泰来到处花钱,能拿得出几万两银子?” 那去打探消息的人继续禀报说:“听说在工业园那边,专门成立了一个房产开发会社。 然后这个房产开发会社对外发行债券,在西边上塘、山塘、南濠三大商业街区到处兜售,鼓动别人给会社投资,我们东边这里倒是没动静。 大致每投资十两,每年就给一两利息,期限为.” “还是说不通!”施管事还是认为这违背了经济规律,“别人凭什么相信这债券,就凭他林泰来这三个字,就能值几万两吗!” 那人无奈的禀报道:“扬州林氏盐业用五千引窝的所有权、以及一万两千引窝的租权做为抵押,为房产开发会社背书。 如果房产会社无法兑付债务,就由扬州林氏盐业承担,总会有人相信的!” 施管事:“.” 一直以为你林泰来拼命抢工人去做实业,原来最终还踏马的是为了搞房地产! 有港口税关、工业园这些经济基本面,有了开始凝聚的人气,有了画大饼的噱头,那地价房价肯定涨的更快啊! 听说你林泰来在胥江南岸搞的这些土地,基本都是白来的!港口和税关也是官府花钱修的! 月初没完,继续求月票啊!累死了,先睡去了!明天再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