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张化的考验-《神眼鉴定师》


    第(2/3)页

    这些我想我不说您也比我知道的多,关键在于这只玉蝉的玉质。其实说到这里,张大哥也能听出来我想说的是什么了,没错,这是假的,我想你也知道如何鉴定玉蝉的真假,我就不多说了。”

    许阳本来是想给对方的点面子,所以不想继续说下云,哪里想到,这位张公也不知道是气的还是真不知道,说道:“没什么,你还是说说吧,让我也涨涨见识!”

    人家都这么说了,自己还能说什么,继续吧:“关于玉蝉的辨别大至分三种,第一就是谨防带有欺诈性的经营手法。某些商贩为了兜售,往往编造生动的故事,讲述他的玉蝉都是从祖上传下来的或是从老祖宗坟里挖出来的,讲得有板有眼,活灵活现。一些没有经验的人经不住他们的花言巧语,很容易受骗上当。

    这种太多了,现在市面上几乎都是这样的,人说练摊先练嘴,这个道理是一点都不假!千万别去听他那嘴里故事,如果你听了,你就已经有一只脚迈进骗局之中。

    第二就是谨防造假者在材料上做手脚。造假者常用类似玉质的材料冒充玉料,改头换面,以假乱真,归纳起来大致有下面3种情况:以石蝉充玉蝉。如用寿山石、马蹄筋、艾叶绿等质地细腻的石材来冒充玉料。检验玉与石的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小刀在其边缘处轻轻刻划一下,如有明显切刀痕迹的是石质材料。真的玉料质地坚硬,硬度达6至6。5级,一般金属刀具无法刻划。

    以玻璃蝉充玉蝉。如用玻璃石英之类冒充翡翠白玉、水晶等。对这类玻璃仿制品,用肉眼能观察到里面有料泡,在花纹边缘处有磨沙细粒,结构排列疏松,缺乏玉质的致密性和坚韧性。

    以高分子材料压模替代玉蝉。这类假玉蝉不经过科学仪器的测试一般难以识别,关键看器表有无天然玉纹和玉筋。

    这最后以高分子材料压模真的不太好分辨,一是要靠科学仪器,二就是要看自己长时间的能力了。

    最后就是谨防造假者在色质上玩花样。他们采用各种手法,对仿制的玉蝉“乔装打扮”,使之达到与真玉蝉表面一样的色质效果,蒙骗外行。

    真的古玉不外乎两种,即“出土古玉”和“传世古玉”。古董行业以“传世古玉”有无“包浆”“出土古玉”有无“沁色”,作为鉴别玉器的重要依据。

    出土古玉蝉长期受地下各种物质的侵蚀,受地气的熏蒸,玉蝉内在物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出现“土斑”“土锈”等各种颜色,俗称“沁色”。造假者为了使仿品上有沁色,把仿制的玉蝉先是蒸、闷、烧及煎炸,然后用动物血液染或用硝酸进行腐蚀,再把其掩埋在土里一段时间,取出时也会产生“沁色”,但造假的沁包不自然,感觉像是涂上去的,颜色比较醒目。真正出上的古玉蝉,因经过千百年的腐蚀渗透,沁色比较自然均匀,带有旧气。

    一股传世玉蝉经过长期的空气侵蚀及把玩时人的汗液、分泌物的浸润,表面会产生一层光洁润泽的汕蜡,俗称“包浆”。仿制者为了仿做包浆效果,在其表面涂油擦拭,再经过人工手盘汗擦,这样也会产生“包浆”,但其浅薄而不浓厚,与真玉蝉表面古朴浓厚的老包浆完全不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