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章 试试看-《新顺1730》
            
            
            
                
    第(3/3)页
    选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缩头王八,就算印度王公打出了脑浆子,请求借兵助剿,怕这南洋都督也不会动弹,还是慢悠悠地请朝廷决断,那可真是黄瓜菜都凉了。
    选个没事找事、横行无忌的螃蟹,也不行。满脑子想的都是刷军功,根本没有大局观,只怕会闲着没事专门挑南洋小国来敲打,把好端端的野战部队全都弄成治安军了。
    唯独得选一个明确知道大顺的战略目的,知道轻重缓急,知道外部局势的人。
    明确点,刘钰那边的人。
    只要同意,就只能这么选。
    如果不同意,那么,连这支野战部队的存在,都没有必要。
    只要海军在,5000人的守备部队,足够保持南洋的控制了。
    不打印度的话,也不需要在南洋拥有一支野战部队。
    皇帝略略犹豫了一下,关于将来南洋都督的人选,心中已有了计较。
    刘钰这一战后,定是不可能再掌兵了。
    于是,南洋都督的人选,也就有了更容易的选择:选一个和刘钰关系最近的人,以在京城的刘钰做人质,保证其听朝廷的话。
    越亲近越好,既可以让刘钰压着对方,也能让对方顾虑刘钰。
    因为南洋都督和刘钰的关系密切,刘钰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出了事,刘钰要担干系,所以按皇帝想,刘钰自己也会尽可能压制那人的举动。
    既任都督,掌管一方,总会犯错,弹劾便多。和刘钰关系越密切,刘钰也就越脱不了干系。
    到时候,不处置刘钰,便是君恩。
    若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那就先找他的错,然后不处置,那就又能封赏了。
    当然,在细节上,还要更多操控。
    比如海军不可能归南洋都督管,要确保驻扎南洋的海军大将,是皇帝的人。
    况且,多征募5000人,多花个几十万两银子,搏一搏印度。万一赌赢了,一本万利;赌输了,退回锡兰,也损失不了什么。
    想清楚了这几处关节,皇帝随即大笑道:“天朝,不可能允许有一个拥有治理权、外交权、行政权,甚至自行收税的南洋公司。”
    “但,朕却信得过鲸侯的拳拳忠君爱国之心。就依第二个办法吧,这点钱,朕还是给得起的。”
    “枢密院所呈诸计划,朕皆准之!至于主将人选,朕已有人选。”
    7017k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