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长安西风雨 第三十五章 神偷半剑-《剑破长安》


    第(2/3)页

    “苍天大老爷啊,小民心里苦啊。”赵氏一听,眼泪便止不住落下,哭豪道,“小民有一枚祖传的宝玉,每年重阳,都需带上这枚宝玉,前去祖坟祭奠先人。可就在昨日,宝玉忽然不翼而飞了,只留了个空盒摆在那儿,定然是被人窃走了。恳求苍天大老爷为小民做主,过不了几日便是重阳,若是未能寻回宝玉,小民也就没脸活下去了……”

    听完赵氏诉苦,吴县令再次皱起了眉头,距离重阳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想要找回宝玉,那可不是件容易之事。这要万一找不到,赵氏想不开自尽而去,他吴县令这仕途生涯中,可就得留下一大墨点呀!

    “你可有怀疑是何人所为?”吴县令接着问,“你最后一回见到玉佩是何时?”

    “回县令大人……”赵氏恺恺眼泪道,“玉佩乃是小民的传宗之物,一直锁在了柜子里,小民每日睡前都会检查一遍玉佩是否完好无损,可昨日打开一看,盒子里的玉佩不见了,里头只留下了一张字条,上边写着,‘替天行道,半剑所为。’小民冤枉啊,这玉佩乃是祖上贤良积德才有一高僧赠予所得,可庇佑子嗣香火不断,永保平安。怎么就成了赃物被人替天行道了呢?”

    “字条你可带着?”吴县令听着,脸色十分难看,连忙问道。

    “小民带来了。”赵氏说着,从怀里取出了一张黄汲汲的字条,递给了一旁的官差。

    官差接过字条,呈递至案台上。

    吴县令拿起字条一看,脸色十分不好。接着又请一旁的师爷瞧了瞧,师爷旋即点头道,“这的确是半剑的笔迹。”

    “这般说来,宝玉被偷,定然是半剑所为了。”吴县令低声说道,“你且先回去吧,本县令即刻着手派人缉捕半剑,同时也会上书禀报朝廷,相信不日这宝玉便能物归原主,那半剑也必将落网,不在继续逍遥法外。”

    “多谢县令大人,小民感激不尽!”

    赵氏磕头离去后,吴县令一手撑着额头,一连叹气三声。

    “贾师爷,你说这下该如何是好?”吴县令看着师爷问道,“那半剑盗术一流,素有神偷之称,长安不少大人家中的至宝都被他窃走了。而且此人极其嚣张,凡窃走宝物后,都还会在原位上留一张字条,‘替天行道,半剑所为。’前两年朝廷出动大批人手设伏缉捕,可最终连他长相如何都还不曾知晓。”

    “吴县令你也不用太过苦恼。”贾师爷低声道,“半剑这两年在江湖中销声匿迹,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了风声,朝廷方面必定极其重视此事。到时候有朝廷派来的人手负责捉拿,他半剑就算是有八条腿,也跑不掉的。”

    吴县令一听,还未松一口气,贾师爷又说道:“只是……”

    “只是什么?”吴县令急了,“你倒是说呀!”

    “依下官看,此事并不像是半剑所为。半剑虽说四处行窃,却也是盗亦有道,偷窃的皆是些贪官污吏。前些日子长安还传出谣言,说是半剑一旦盗取了哪位大人家里的宝贝,其背后定有猫腻,朝廷还巴不得半剑他多行窃几回呢。”贾师爷不紧不慢地说。

    “这倒也是啊。”吴县令挠了挠头说,“这半剑不在长安城发他的不义之财,为何要来我天都镇,偏偏还找到那苦命的赵氏家里行窃?难不成那被盗走的并非是一块普通的宝玉?”

    “这个……”贾师爷无奈地笑了笑,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

    辰时过后,三位年约十六的少年走进了天都郡,两男一女,每人身上都挂着一个包袱,手中持着一柄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