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愿景-《地煞七十二变》
            
            
            
                
    第(2/3)页
    黑暗无光的洞穴里。
    庞大的非人之物盘踞在阴影深处,它散发着惨白光芒的血液,像是有意识的飞虫,一滴滴钻出皮肤,汇集在匍匐的凡人手中。
    “看到这幅画,有没有想到什么?”
    邵教授兴致高昂,活像个炫耀新玩具的孩子。
    王忠民若有所得,旁边的李长安已然平静答道:
    “阿支的故事。”
    “对!”
    教授一拍手。
    “阿支!神血!返魂砂!”
    他佝偻消瘦的身体几乎雀跃起来。
    “这些壁画很可能证明,返魂砂不是虚构的,虽然还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但它是有原形的,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
    返魂砂是真的?
    李长安拿眼去觑曾广文,眼镜儿老脸一挎,写满尴尬。
    邵教授还在继续说着。
    “整个关于凉山地区的宗教、历史、文化的研究,大部分原始材料不见文字、不见实例,多来自口口相传的歌谣、故事,有太多的猜测推断。但现在,这个遗迹,这个壁画,不但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甚至可能让相关的研究全部推倒重来!”
    他说得慷慨激昂,李长安表示理解,但气味儿太冲,实在不能感同身受。
    于是。
    “要不……先吃饭?”
    ……
    就地摆开饭菜。
    一盆子土豆,一盆子南瓜,一盆子干饭加一盆米汤。
    邵教授一边分筷子,一边乐呵:
    “不愧是王大厨,今天的伙食依旧丰盛!”
    “丰盛个啥子哦?!”王忠民摇着头给大伙添饭,“肉都没得一片。”
    “已经很不错啦。”邵教授笑着,“不信你问他们,我们平时吃的是什么?”
    易宝华言简意赅,一脸唏嘘。
    “火烤馒头。”
    曾广文补充:“加榨菜。”
    “不会哟?”
    王忠民难以理解,都是些文化人,怎么吃的比工地下苦力的还差?
    “野外工作嘛,一切从简。”
    邵教授没多解释,换了话茬,问起一个大伙儿都关心的问题——救援到底什么时候能来?
    村子在深山老林,周围没有人烟,要想求救,就得冒着大雨徒步出山,实在太过危险,大伙儿也只好困守孤村,等待上面发现。
    如此被动,难免心中惴惴。
    “放心,我估计就这两三天。”
    王忠民却信心满满,大打包票。
    “前几年,我有一次也是被滑坡堵在山里,我老婆发现我没回家,当时就去找了领导,结果中午堵的路,下午挖掘机就到了!”
    “这次进山工作,我虽然要常驻在村里,但也说好了,每隔几天都要回去汇报,我估计县上差不多也该怀疑我们遇到问题了。”
    “所以邵教授你不必慌,也不要急。”
    “我没有着急,我就是……”邵教授反驳了两句,忽而哑然失笑,随即点头承认,“我确实着急了。”
    他站起来,用筷子指点起这片黑暗中腐烂的地下世界。
    “这样重大的考古发现,以现在的人手、工具,效率太低了。我恨不得马上拉一个大团队,拉一批好设备,搞一个研究所、实验室。对,还有那条山路,真该重新修一遍!”
    “修!当然要修!”王忠民立即附和,样子比邵教授还要激动,“不修路,游客怎么进得来?华夏,不!是全世界唯一的地下村庄,这就是只金鸡母,说不准,全县的经济都要靠它盘活!”
    气氛一时热烈。
    几人七嘴八舌,各自说着山路重通后的畅想。
    易宝华支支吾吾说想邀请萧疏看即将上映的电影。
    曾广文聊到老家,说这次一定回去探望父母。
    最后,几个人都将目光转向一直倾听没有说话的李长安。
    道士幽幽叹了口气。
    “别的都不想,就想吃口肉。”
    短暂的沉默后,欢畅的笑声响彻地下。
    王忠民拍着大腿。
    “我回头就宰头肥猪,出去请大家吃杀猪汤。”
    “说话算话。”
    李长安舀了碗米汤当酒。
    大伙儿有一学一,几个破碗在空中一碰。
    “干杯!”
    “希望救援早来,预祝我们都心想事成!”
    完了。
    邵教授没有吃饭,他捧着米汤,长久凝视着旁边的壁画,眼神很复杂,释然,欣喜,不甘。
    学生关切:“老师?”
    “没事。”
    他摇了摇头。
    “我只是在想,找到这里,我这辈子算是有交代咯。唯一的遗憾……是能亲眼看到它,亲手发掘它的应该是队里每一个人。”
    他看着自己的学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