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围场-《匈奴皇帝》


    第(2/3)页

    天还未亮,行营中整体显得很寂静,被一盆盆炉火点缀着。轻衣慢行,路过的巡夜士卒都驻足行礼,越靠近御帐,越显密集。

    “来人,掌灯!”一回御帐,刘渊沉声吩咐道。

    立刻有侍候的宦官宫女,将帐中的烛火一支支点燃,将御帐照得亮堂堂的。

    铜案之上,一堆堆奏件整齐地摆列着,哪怕是在这出巡时期,刘渊也难摆脱军国事之劳形。深吸一口气,摊开一张奏折,刘渊凝神阅览。

    “拿近点!”视线依旧有些晦暗,刘渊不禁对在侧的侍宦吩咐道。

    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御帐被照得黄澄澄的,刘渊提笔批复的身影映照于帐布上,在帐外,是由须卜德轸率领牢牢守卫的数十名宿卫军士。

    ......

    翌日一大早,刘渊于行营中接见河东各县主官。作为大夏的皇帝,天下之官吏,有些边地郡守级别的官员都没见过刘渊,何况这些七品令、长。

    能见到传说中的皇帝,一干人等,既是忐忑,又是兴奋。刘渊并不似外界宣扬,抑或他们想象中的那般残暴狼戾,反而有些温文尔雅,一举一动,尽显帝王风范。

    好生勉励了一番河东官员,与其谈谈人生,讲讲理想,君臣尽欢。

    在安邑待了足足三日,御驾再次北行,此次直往离石,入云州,趋美稷。

    河套之地,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持续开发,塞上明珠的潜力完全被挖掘出来了。哪怕被刘渊迁徙不少人入关中,各郡仍旧有数十万的人口。以美稷为中心的河套,是夏国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比肩于并州与关中。

    不只因刘夏崛起于河套,军事、经济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增长,尤其在迁都长安后,在北方夏国疆域,地位则更加凸显出来了。

    及近花甲的王柔,身子是越来越不好了,这几年为刘渊镇守云州,稳固北疆,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尽足了人臣的本分,而从无报怨之意。

    当满头银丝的王柔,拜倒在地时,刘渊是急步上前扶起:“经年未见,叔优公,辛苦,还需珍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