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冬月天寒,北地风卷。 在李勣率领大军北上,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唐俭等人安排好后勤诸事之后,皇帝御驾启程,返回长安。 原本人声鼎沸,密密麻麻的定州,一下子变得有些空荡。 御驾南返,禁卫将军张士贵率领诸军护送皇帝南行。 一名红衣金甲的将领紧跟在御驾之侧,贴身护卫皇帝安危。 李承乾骑马跟在皇帝的御乘之后,目光看向广阔的河北平原,神色感慨。 土地肥沃,田野辽阔。 富饶美丽。 “河北虽然平原广阔,但是河北最大的问题,便是河北紧邻草原,北地有太多异族。”一名绿袍官员跟在李承乾身侧,神色有些黯然的说道:“突厥,契丹,奚,渤海,靺鞨等族,但这些部族,多数都归入大唐,然后又有不少成为府兵。” “河北的府兵,本地人不多,孤知道。”李承乾点点头,然后看向绿袍官员,认真的说道:“崔卿,这是旧事沿革,解决需要一步步的来,卿若是有想法,可以写成奏本,孤和你慢慢讨论。” “多谢殿下!”崔行功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神色感激。 他知道,李承乾能够有这样的一番表态,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如今的大唐,关陇门阀牢牢的占据着上层资源,其他各地世族想要登上去,非常的困难。 有能力,有资历,还需要和别人竞争。 当然,同样还要有关系。 崔行功出身博陵崔氏,他的岳父,便是户部尚书唐俭。 唐俭很喜欢他的文学才能,就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两天,唐俭作为东征大军的后军总管,崔行功一直都跟随着他,军中所有檄文、奏章几乎都出自崔行功之手。 唐俭的儿子唐善识,娶了李承乾的妹妹豫章公主。 算起来,崔行功和李承乾还是半个亲戚。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让李承乾接触博陵崔氏和范阳卢氏子弟,崔行功最后出挑跟在李承乾身边的原因。 稍微紧了紧披风,李承乾说道:“其实这些年,父皇也一直在试图解决河北的问题,但是朝中每向前迈出一步,总是有事情会往后拖一步。” 崔行功神色黯然,他知道李承乾说的是齐知玄的事情。 义玄齐氏就在盯着,崔行功甚至都有几个相识,出身义玄齐氏,但即便是他也没有想到,义玄齐氏竟然意图谋反。 实际上不仅是义玄齐氏,范阳卢氏,范阳张氏,甚至就是整个河北所有的世家大族当中,都有类似的人物。 庶子,旁系,科举失败,种种前途受损,甚至是彻底绝望的人,被迫或主动的踏上了这条路,永远没有止境…… “踏踏踏……”一名千牛卫骑马来到李承乾身侧,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陛下召见。” “知道了!”李承乾转身看了崔行功一眼,然后催马朝着御乘而去。 崔行功神色肃然的拱手,目送李承乾离开。 …… 六匹骏马拉着的如同小房子一样的马车,速度快捷的朝着洛阳而去。 李承乾登上马车,进入车中。 宽大的御乘内,皇帝斜靠在长榻上。 李治跽坐的右侧,皇帝耳边,手里握着奏本,神色认真的读着手里的奏本。 中书侍郎褚遂良,起居郎上官仪一左一右跽坐两侧,手里不停都在处理公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