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承乾看着低头的禄东赞无声的冷笑一声,然后他神色肃穆的看向群臣道:“诸卿!” “陛下!”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略微沉吟,但还是开口道:“想必诸卿当中,有人听过今岁年末封禅之事。” 群臣不由得有些骚动。 有的人,是纯粹没有听说过封禅的事情。 有的人,是听说过封禅,但没有想到,封禅还要继续。 之前封禅,是李世民封禅,不过很多事情还没有开始走步奏,群臣上奏也没有。 后来李世民退位太上皇,李承乾做了皇帝。 李世民有资格封禅,但你李承乾有什么资格封禅。 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封禅的事情已经结束了。 其中就包括禄东赞。 …… 很多人在大唐立国三十年大典后,就已经开始启程离开长安了。 至于禄东赞和噶尔·钦陵被留了下来,文成公主已经被告知,皇帝要封禅嵩山,请她留下。 大唐皇帝封禅,四夷酋长陪同。 很多酋长原本是在离开长安几个月后,才会接到皇帝封禅的消息,才会再度赶到长安来,但是因为皇帝突然退位为太上皇,太子即位,他们从半路又赶了回来。 禄东赞父子,则是因为文成公主选择留下,他们也就留了下来。 毕竟如今逻些的政治环境并不太好,王妃留在长安更好一些。 不过在皇帝退位为太上皇之后,他们就准备离开了。 因为皇帝的退位,他们有脱不了的关系,一旦被人找出证据,他们要有大麻烦。 正好,新皇登基,太上皇退位,封禅基本也不可能,他们正好回去。 但现在,皇帝似乎又有要封禅之意,禄东赞莫名的有种直觉,皇帝就是冲他们来的。 他的目光微微上挑,看向御榻之上的皇帝。 李承乾看着逐渐平静下来的朝中百官,目光看向一侧站立的太上皇,然后开口道:“上皇元邈,超乎希夷,强名之极,三代以来无人可堪比拟,朕感念至诚,故朕决定,年底封禅嵩山。 上皇为主祭,朕和皇后为辅祭。 以高祖,上皇禅让之德,敬告上苍,以求上苍降恩,延上皇之寿,以全朕之孝道。” 李承乾一番话说完,原本要出声阻止的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眼神复杂。 轻叹一声之后,他也不再开口。 李承乾要为李世民封禅典礼,这里面除了尽孝以外,其中蕴含的政治算计很多。 李世民一眼就将其彻底看透,一旦这些算计全部得逞,对李承乾,还有整个大唐,都有极大的好处。 “陛下!”礼部尚书李道宗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自古以来,从未有太上皇封禅之事。” “自朕之后,有了。”李承乾轻轻摇头,然后说道:“从今往后,皇帝主动退位为太上皇,新皇当为太上皇举办封禅大典,若是此事能成千古定例,朕相信,百世之后,世人当为朕,为太上皇贺!” 群臣这下子听懂了,皇帝现在虽然年轻,但他已经有了老了之后,提前退位,以求封禅的想法。 这样,往后一个皇帝,即便是在位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功绩,那么只要凭借禅位这一条,也足够封禅了。 那么禅位足够封禅吗? 足够。 光是禅位这一条,就足够避免无数的血腥厮杀,甚至皇朝衰落。 更别说上古之君便是以禅让作为高品。 “陛下仁孝,上皇贤德。”李义府站了出来,拱手道:“此盛世可追三代之上,臣为陛下贺,为上皇贺,为大唐贺!” 李承乾笑了,李义府总是在最需要他站出的时候,站出来。 “陛下仁孝,上皇贤德,臣为陛下贺,为上皇贺,为大唐贺!”殿中群臣齐齐拱手。 “此事便算定下,礼部,户部,太常寺,将作监,开始筹备。”李承乾看了众人一眼,然后看向房玄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