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两仪殿中,李承乾放下手中细竹金笔,抬头看向站在一侧的段宝玄,道:“所有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是。”段宝玄拱手,说道:“遵陛下旨意,吐蕃国使入京之事极为隐秘,不会有人知晓。”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接下来的事情也由你负责,盯着那边,不要让任何人接触。 同时,若有人试图窥伺,查清楚他们背后的人。” “喏!”段宝玄肃然拱手。 李承乾神色缓和了下来,说道:“此番段卿辛苦了,先回家去一趟吧。 另外,将卿在西北的一切见闻,写成奏折送上来。 不必急,写的详细一些。” “臣领旨。”段宝玄躬身,然后道:“臣告退。” “嗯!”李承乾点头,然后目送段宝玄离开。 …… “陛下!”李义府从一侧走了出来,看着段宝玄离开的背影,拱手道:“吐蕃国使既然已经求和而来,为何不先将这件事情解决掉?” “因为朕不想现在就杀人。”李承乾侧身看向李义府,平静的说道:“眼下最大的事情,就是科考成绩出炉,接下来是卫国公回京献俘虏。 以大捷册封太子,最能让人心敬畏。 之后才是开始三司会审禄东赞。 若是父皇不下宽赦诏书,那么朕便会杀了禄东赞。 那个时候见血,比现在要好。” 李义府轻轻抬头,小心的问道:“圣人会不下宽赦诏书吗?” “谁知道呢。”李承乾淡淡的摇头,说道:“一切按照朝规行事,父皇便是在午时三刻后多一点将诏书送到刑场,人也一样会被砍头。” 李义府嘴角微微抽搐。 那样实际上就等于太上皇从心里就没有要宽赦禄东赞的打算,其他不过是做个样子罢了。 那样的话,杀死禄东赞的缘由就会落在李承乾的身上,毕竟事前已经说好要宽赦禄东赞父子的。 以李义府对李承乾的了解,皇帝是不会在意这些闲言碎语的,相比于而言,他更愿意杀了禄东赞父子。 “禄东赞父子的事情解决之后,再开始和吐蕃人的谈判。”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朕不想看到这些事情混杂起来,一件一件延续,才能将效果做到最大。” “臣受教。”李义府很诚恳的拱手。 “到时候和吐蕃人谈判,你也去看一看。”李承乾微微抬头,看向李义府说道:“用出些手段来,让朕高兴高兴。” “陛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李义府面色严肃的躬身。 “很好。”李承乾将手里的短笺递给窦知节。 窦知节走下丹陛,将短笺递给李义府。 看到李义府在看这份短笺,李承乾这才开口说道:“三月初一,太极殿册封太子,立政殿册封雍王,代王,燕王,相王和寿王。” 李象是太子,李厥是雍王,李隅是代王。 李玖是燕王,李善是相王,李纇是寿王。 李义府看着手里的短笺,他抬头看向李承乾道:“陛下可是放心不下齐鲁和淮南?”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玖儿朕原本想封为冀王的,但郑妃不愿意,就改为了燕王。 五郎是郑国公的外孙,封相王正好。 至于六郎,他母亲出身江南,恰好能将触角伸入淮南,到时候派两个朝中官员过去,依托渗透便好。” 魏妃是郑国公魏征的女儿,魏征出身河北魏氏,和齐鲁往来不少,魏征的外孙封相王,紧邻齐鲁。 齐鲁的人心多少能够有所畏惧。 其余为什么不直接封齐王? 看看先后两任齐王吧,一个被杀,一个被废。 这个王号多少有些不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