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夜色之下,御驾缓缓朝着朱雀门而去。 宵禁已起,长街上不见一条走动的人影。 只有金吾卫在沿街持槊警戒。 两侧的街坊之中,隐约能听到一阵阵的喧嚣。 太上皇今日出宫,造访郑国公魏征府邸的消息,已经如同涟漪一样的朝着天下四方扩散而去。 之前的那些谣言,也迅速的散去。 御乘之内,李世民坐在御榻上,闭着眼睛微微休憩。 一侧的张宝藏正在替他细细把脉。 李承乾跽坐在短榻之下,眼神低垂。 他依旧在想着张予敬的事情。 心善手黑。 这样的人,其实是最好的臣子人选。 长孙无忌,房玄龄,刘仁轨,甚至是他的父皇,本质上都是这样的人。 李承乾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他渴望大唐能够统领四方。 他渴望大唐能够风调雨顺,四海安定,百姓富足。 但这很难,他有太多的敌人。 内外诸藩,天下世家。 他要用人,又要防人,这里面的尺度拿捏很难。 所以,张予敬这样的人要用,而且将来可能要大用。 除此以外,还有丘神勣。 这个人,李承乾还在摸索当中。 当然,也少不了李义府和许敬宗。 但这些人,谁能跟上他的脚步,谁又会在前进的路上,彻底倒下呢?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 御乘在武德殿门口停下,李承乾小心的扶李世民下马车,然后坐在御辇上被人抬进殿中。 殿外台阶上,李承乾停下脚步。 张宝藏上前,拱手道:“陛下,太上皇的脉息已经彻底的安稳平缓了下来。” 李承乾轻轻点头,眼底带出一丝轻松。 今日,他做的不多。 剩下的多是魏征,高士廉和萧瑀他们这些人在说服皇帝,让他彻底放下了想做什么的心思。 脉息平缓,就是最大的证明。 日后,李承乾再也不用担心,李世民会突然间召人入宫,再行玄武门之事了。 他彻底放下了这个心思。 李承乾不担心再有任何反复。 因为他是李世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说这句话的虽然是魏征,但它能被千古铭记,是因为李世民做到了这一点。 李承乾相信自己今日做的一切,足够让李世民放下所有的心思。 一来因为他是李世民。 二来因为他老了,李世民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置朝政事务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