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鄂国公。”长孙无忌神色严肃的看向尉迟敬德,认真说道:“唐依汉制,以开国皇帝为祖,是为高祖太武皇帝,先帝为大唐第二位皇帝,是以称宗,是为太宗皇帝。”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魏烈祖明皇帝曹叡,隋世祖炀皇帝杨广。”程知节跟着站了出来,躬身拱手,都不是开国皇帝。 李承乾微微一愣,目光轻轻地在尉迟敬德和程知节的身上扫过,他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汉光武皇帝刘秀之所以是世祖,是因为前汉被王莽所篡,而刘秀是后汉的开国皇帝。”长孙无忌咬牙看着程知节,说道:“难道卢国公是想要说,先帝是后唐的开国皇帝不成吗?” 程知节也不看他,直接抬头看向李承乾。 长孙无忌顿时心口一股怒火不停升腾,但他还是强压着愤怒说道:“魏明帝曹叡,他是在活着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定的庙号,为后世数百年耻笑;还有杨广,他是亡国之君,卢国公,你是要大唐也亡国吗?” “这是两回事,我等只要先帝称一个祖就可以了,其他什么祖,烈祖,显祖,成祖都行,我们不管。”尉迟敬德一脸的蛮横。 程知节拉了拉尉迟敬德,然后对御榻上的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大唐开国,虽有诸人奋力,但这天下,泰半都是先帝打下来了,为什么先帝不能称一声祖?” 一旁的长孙无忌,还有殿中群臣全都愣住了。 原来,他们这些武将,还是在为先帝的军功在争。 以先帝的军功,称一声祖,过分吗? 群臣全部忍不住的抬头看向御榻上的皇帝。 “唉!”李承乾看着程知节和尉迟敬德,轻轻摇头道:“说到底,还是当年玄武门的事情。” 殿中群臣脸色不由得一变。 玄武门事变,涉及到了先帝登基的正统行。 先帝在的时候,没人敢说半句,但先帝离世,这些玄武门的旧事,难免会沉渣泛起。 程知节和尉迟敬德并不是在否定玄武门,但是,他们今日说这番话,还是有当年玄武门的影响。 “当年大唐灭隋,父皇的确功劳卓著,但祖父的功劳便能够抹杀吗?”李承乾抬头,看向礼部尚书李袭志:“始安郡公!” “臣在!”李袭志站出,拱手。 “禁卫中郎将李玄嗣!”李承乾再度点名。 “臣在!”一身红衣金甲的李玄嗣站了出来。 “当年岭南六十余州郡归顺大唐,尽是你父子的功劳,你们说说吧,当年是谁主导的这件事情?”李承乾淡淡抬头。 李袭志拱手道:“是高祖皇帝,臣接到了高祖皇帝的亲笔手信。” 李玄嗣跟着拱手:“回陛下,是臣奉高祖皇帝圣旨,将手信送到了岭南,交到了父亲手里。” “隋末乱世,父子相隔。”李承乾点点头,问道:“李玄嗣你为何出现在高祖皇帝身边,始安郡公,你又为何会接受高祖皇帝诏命。” “臣父子出身陇西李氏,虽不是宗室,但也是高祖皇帝族人。”李袭志认真拱手。 “卢国公,鄂国公。”李承乾看着尉迟敬德和程知节,问道:“朕问你们,高祖皇帝攻克洛阳,招抚四方,整个武德年间何人不认,更别说,大唐本就是高祖皇帝建立,他称一声高祖,过分吗?” 尉迟敬德和程知节嘴角微微颤动,但话,他们说不出来。 因为高祖这个庙号,是先帝定的。 而当年,大唐之所以能够立国,高祖皇帝以陇西李氏的身份,招揽关中世家,他是凭自己一个人的威望,定下来关中根基的。 那个时候,先帝还没有真正为人注意。 这一点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 “唐依汉制,祖父为高祖,父皇自然不能再称祖。”李承乾彻底定下基调,看着忍不住要说什么的尉迟敬德和程知节二人,他摆摆手道:“至于当年的玄武门,二位爱卿忘了吗,朕也算半个当事人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