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华灯初上,宫城静谧。 两仪殿中,李承乾伸了懒腰,从御案上站起,看向一侧的李义府和许敬宗,说道:“今日便到此吧。” “喏!”李义府和许敬宗齐齐起身,拱手道:“臣等告退。” 等到两人离开两仪殿中,李承乾这才从丹陛上走下,来到了大殿门前。 站在台阶上,整个长安城的夜景尽收眼底。 火光连片,喧闹隐传。 头顶之上,星河横曳中天。 李承乾轻轻地松了口气。 心底深处一瞬间闪过无数的信息。 天下四方,洛阳,弘农,最后是关中。 地方州县长官,折冲府都尉,诸王府,各地关卡守卫,百骑司密探,还有致仕地方官员,每日都有无数消息传到长安。 长安,最关键的是长安。 天下最丰在长安。 长安安则地方定。 长安万年二县,雍州府,京畿道左右金吾卫,千牛卫,刑部,大理寺,户部,吏部考公司。 加上百骑司,密卫密探。 方方面面的消息都会送到长安,然后由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进行消息汇总,整理。 另外,诸中书舍人,给事中,诸御史台官员,同样分析地方奏报,监察四方。 李承乾坐镇在两仪殿,所有的消息都告诉他一件事情。 天下人心思安。 大局如此,便是再有什么蝇营狗苟,一时间也难以掀起什么风浪来。 不过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两年之后,大军征伐高句丽的时候。 那个时候,野心人才会真正的动起来。 收回心神,李承乾侧身问道:“李欣现在在什么地方?” “回陛下。”张阿难上前,拱手道:“魏王世子在科举之后,便开始巡游整个关中,这几日应该就能回到长安城了。” 李欣今年参加的第一次科举。 他的水准不错,但可惜,因为第一次参加科举,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有所错差,科举落第。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马上端午节了,让人送些礼品过去,父皇周年祭祀的前一日,便将他接到宗正寺安置下来。” “喏!”张阿难拱手,然后无声的退开。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整个长安城,轻轻笑笑。 天下啊! …… 太乙青华观中,一身青袍的李欣,跪在蒲团上叩首,然后起身,对着知客道人行礼,这才转身离开了太乙青华观。 行走在晋昌坊,十七岁的李欣神色有些疲惫。 转眼,他已经收敛心思,朝着自己的小院而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