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左右群臣全部赞同的点头。 “若朕是泉盖苏文,朕会发动高句丽的所有士卒和百姓,以境内的每一处山川河流设置障碍,布置陷阱,尽可能让大唐的军士每前进一步,就付出巨大的代价。”李承乾目光重新看向了沙盘。 “高句丽疆域广阔,即便是大同江两岸,也有无数可以登岸的地方,所以有些顾忌不到的地方,泉盖苏文就会稍微放松一些,在稍后地形更优的地方布置陷阱。”李承乾看向李勣,认真说道:“为了获取某一战的胜利,泉盖苏文一定会先期舍弃些什么,然后诱敌深入……” “臣明白。”李勣认真的点头。 “尤其是水师方面,做好约束,水师步卒登岸,不许超出弩箭的覆盖范围。”李承乾说出了最担心的地方。 “臣领旨。”李勣沉沉拱手。 …… 李承乾笑了,然后说道:“辽东方面,无需担心,沈州刺史苏勖会做好一切军粮和兵械的调运之事,在更后面的河北道,张公亲自坐镇冀州,加上定州的崔仁师,坐镇幽州的卢国公,坐镇营州的张延师,坐镇魏州的房遗直,郑州的王大礼,还有洛阳的宿松县公,以及朕。” 李承乾和郑仁泰在洛阳,其他从郑州,魏州,冀州,定州,幽州,营州,辽东,到安东,军粮会一路运送上去,每一地都有重臣镇守,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其他唐相,阎卿,负责天下粮收。”李承乾看向李勣,笑笑说道:“大唐对高句丽的准备,其实从贞观二十年,父皇从高句丽回来时,就开始准备了。 这两年虽然天下大水,但十万大军三年的军用所需,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全部准备到位。” 李勣除了拱手,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另外,今年到现在,上苍降雨,已经确定会比去年少很多,所以今年有很大可能是丰收之年。”李承乾看向群臣,说道:“这样只需要两年,大唐就能做到三年的大战储备,所以六年……” 李承乾盯向李勣,最后说道:“爱卿有六年的粮草储备,爱卿可以不用那么紧张,但也需要记住,六年之后,大唐就一滴粮食也挤不出来了。” “臣明白。”李勣点头,说道:“臣绝不会让一切拖到那个时候。” 六年只是最大化的一个数,一旦天下大灾,大唐到了必须这些粮食来赈灾的时候,这些粮食该动还得动。 当然,到了后面,不管是大唐军中,还是高句丽军中的将士都会死伤到相当程度,军前需要的粮食就没有那么多了。 更准确的说,李勣必须在军中做出军粮充足,足够支撑六年战事准备的架势,去吓泉盖苏文和高句丽人。 说到底,这还是攻心战法的一环。 当然,涉及到数十万人的厮杀,任何一个能够能胜利增添砝码的手段,都是最好的手段。 …… 李承乾点点头,转身看向另外一边的李靖,说道:“整个天下,朕其实是没有多少担心的,唯一可能会让局面崩坏的,是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所以卫国公晚走一些,太子大婚之后,和贺鲁一起离开长安。” “是!”李靖肃然躬身。 “国公回去之后,多在西吐谷浑待一待,那里地势低,空气好,温暖也好,适宜休养。”李承乾笑笑,说道:“有国公在西昌州一日,朕和大唐便可以一日高枕无忧。” “臣领命。”李靖沉沉的拱手。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勣,说道:“英国公过几日便启程吧,不用等太子大婚,卿是尚书右仆射,从长安城抽调各部官员,先行抵达洛阳,调运粮草军械。” “臣领旨。”李勣肃然拱手,皇帝这些年,一直没有撤掉李勣的尚书右仆射,就是因为他行事能更方便一些。 “至于爱卿家中,敬业已经随在太子身边读书,等太子大婚之后,朕授他太子崇文馆校书,在太子身边多待几年。”李承乾微微抬手,李敬业今年十六岁,在李象身边读书已经好几年了。 “谢陛下!”李勣懂李承乾的意思,让他可以安心在军前效力,他的家人,读书和前途,皇帝都会照顾好的。 李承乾目光微微闪烁,李敬业将来谋反的事情,的确有他自己的几分野心,但终究原因是唐室衰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