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崔鸾目光看向另外一侧,王幽兰头靠向皇帝一侧,睡的正香。 而在侧畔,一身紧身青色长袍的裴倩,手握长槊,目光看向四方,护卫皇帝。 崔鸾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好好的皇妃不做,偏偏想做征战四方的将领。 奇怪的是皇帝竟然也允许,甚至在宫里,裴倩将自己的宫里内侍的侍女,全部按军中之法管束。 皇帝反而越发的喜欢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水声从远处传来。 崔鸾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秘书丞裴炎坐着一只小舟快速的从远处而来。 很快,裴炎就已经上了大船,然后将手里的奏本呈上,拱手道:“陛下,英国公到平州了!” “终于回来了。”李承乾轻轻抬头,然后忍不住的伸了一个懒腰,说道:“走,回行宫。” 皇帝一声令下,大船立刻掉向,朝着行宫的方向而去。 …… 转眼已经是六月底。 秋风已经忍不住的在定州黄昏的天地间吹了起来。 黄盖在地上拉出长长的一道影子。 李承乾站在黄盖之下,于志宁,崔仁师,执失思力,梁建方,高季辅,李乾祐,张大象等人,站在两侧认真拱手。 远处,大军的影子还没有出现。 李承乾侧身,对着崔仁师招招手。 崔仁师上前,拱手:“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问道:“朕在长安洛阳的时候,每年太原和定州都会有大量关于突厥的案子送到刑部,朕本来有意仔细的在定州看一看突厥人的动静,但发现他们很安分,爱卿在定州多年,你对突厥人感官如何?” 四周的众人全部神色肃然起来。 定州是大唐面对突厥人的重要关卡之一,防备突厥,历来是定州刺史的重要职责。 崔仁师想了想,说道:“陛下,自从东*突厥灭国以来,突厥诸部众人心已散,如今散居在长安内外,虽然说依旧有人心思旧国,但实际上已难成战力,毕竟承平太久。” 李承乾轻轻点头,如今的突厥人,十几个部族散居,根本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领头人。 “话虽然是这么说不假,但是如今西突厥动荡,一旦东*突厥的一些人受到影响,终究是有隐患的。”李承乾微微摇头。 突厥人没有个上百年的时间,根本没办法将他们彻底的融化。 这中间还要经历大量的彼此战事,消耗厮杀。 早着呢! “所以朕始终在想,能不能将突厥人迁移到更南面的地方。”李承乾说着,自己摇摇头道:“中原的土地,我们自己人都不够,哪里还有空余给突厥人呢。” 将突厥人从草原民族驯化成农耕民族,是消灭突厥这个民族最好的办法,但可惜,这不现实。 “陛下!”崔仁师拱手,说道:“如今在菟州,还有五千突厥骑兵在苏定方的麾下效力,菟州地广人稀,若是能将一部分突厥部族也迁移过去,或许一切会容易些。” 大军东征高句丽,阿史那·忠率一万突厥骑兵相随。 平穰城陷,阿史那·忠率五千骑兵随李勣返回长安,但还有五千骑兵留在军前。 毕竟将来高句丽灭国,大军立刻就会南下,也需要突厥骑兵。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虽然突厥骑兵的赏赐已经定下,但是还是可以额外的在菟州赐给他们一些不适宜的种地的地方做草场,这件事情就让刘仁轨去做吧。” 刘仁轨现在还留在菟州,没有回朝。 基本上,李承乾也没有让刘仁轨再回朝的打算了。 不管是苏定方也好,苏勖也罢,又或者是可能会去菟州接任的崔仁师,都不过是表面上负责的那个人,能让李承乾心中真正安心的,从来只有刘仁轨。 “是!”崔仁师拱手,他没有在意刘仁轨,毕竟刘仁轨虽然是皇帝的亲信,但是他这些年见过太多皇帝的亲信了。 “安东能够迁移一部分突厥人,但真正要让突厥人安定下来,还是要想办法对他们进行腐蚀,让他们更多的适应长城以内的生活,最终愿意回归草原的只有一部分,这样就能变相削弱突厥人的威胁。”李承乾轻轻地眯起了眼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