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忠魂归去”-《刺刀1937》


    第(3/3)页

    三个月?

    这简直比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地口号更加来得可笑。

    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了这场大捷。第三战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中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那些精英军官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第三战区消耗严重,大量部队损失的兵源短时期内根本得不到补充,即便勉强补充进去的,也毫无战斗力可言。

    在装备上,日军占据着绝对压倒性地优势,无论在空中力量还是地面力量上。好在委座的头脑还算清醒,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一场惨胜而被那些白痴官员的建议所蒙蔽。只是下达了在固守国防线的同时,伺机进行小规模反击的命令。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在遭遇了惨败之后。日军凶猛的进攻步伐一下被极大迟缓了。

    那些数月来对中国阵地不断攻击的日军,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重新调整部署。

    而这也为郑永,为第三战区,为中队赢得了喘息地时间。

    同时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为了让中国牵制住日军,在年初的时候,苏联采用以货换货地形式,援助中国-战车和自意大利购入的“菲亚特”战车、德国产装甲汽车、奔驰柴油卡车、美式福特卡车、意大利产摩托车数百辆。

    在这些车辆的基础上。6军装甲兵团被扩编为6军第师,仍由杜聿明任师长。

    随即,为了继续巩固国防线之防御力量,6军师两个团被调往第三战区。

    战场出现了难得的平静,双方都在不断的调兵遣将,积蓄力量,以迎接再一次大战的到来……

    受到大捷的影响,征兵的情况大为好转,民众的报名热情也远比以前高涨地许多。

    郑永开始重点吸收那些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之中。

    这些知识青年有文化。有热血,稍稍加以训练的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到最大的用处。

    而在与日军作战中起到奇兵作用的特种营,也开始进一步扩建。

    一些有经验的老兵被调进了特种营中,预计将该营扩充为一个团,由陈龙担任团长,加以严格的训练,冀望在未来即将到来地战争中,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陈龙一直以来都是郑永非常欣赏的一名军官。胆大。心细,关键时刻敢于下手。但有的时候会稍稍显得莽撞一些,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他是目前第三战区军官中为数不多的拥有特种作战经验的军官……

    不过显然其它军官们对于自己如此重视特种部队有些不以为然。

    在他们看来陈龙和他的部队所取得的那些战功,很大程度上有偶然地成分在内。与其这样花费时间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主力部队地建设之上。

    面对这样的质疑郑永并不想多解释什么,很快,他们就会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重视这些部队地。

    同时,他开始大量选拔枪法好的士兵,培养狙击手。

    在过于的累次战斗中,都存在着一个问题,中国士兵往往拿着枪就是一通乱放,而日军士兵在射击上的精准度却是中国士兵不能相比的。

    而这,也正是中日两国士兵间的差距,尤其在老兵大量阵亡,部队中过一半为新兵的情况下,双方在这方面的差距,也就更加明显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