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树小墙新画不古(今天的第二更!)-《重活之圆梦人生》


    第(1/3)页

    重活之圆梦人生无弹窗  杨天对中山路的街道绿化设计是这样的,先是街道两旁的乔木种植,本来杨天是准备按照七八十年代天津的街道风格,种植法梧,但后来郎平副市长说滨海老区以前种的都是香樟,所以要求杨天也将中山路的四季青改为香樟,四季青和香樟从远处看差别不大,这样改市民的接受度能高一点。

    接着便是人行道和房屋之间的花坛改造,这些花坛是原本就有的,只不过现在已经是断壁残垣了,里面尽是杂草,听上了年纪的滨海市人说,这里面以前种的是万花之王牡丹。

    不过经过杨天的一番调查,滨海人最喜欢的还是花中西施杜鹃,于是杨天便在修复好的古朴花坛中栽上了杜鹃。

    乔木和花坛的复古方案确定了,顺手需要改造的便是两者之间的人行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绿荫步道。

    建国以来,中山路两旁的人行道经过了数次的翻修,最初是石子路,后来是水泥路,再后来便铺了地砖,地砖路面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一旦松动,下雨天就没法走,滨海人称下雨天走中山路人行道为踩地雷。

    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杨天便有了主意了,那就是将人行道复古为原来的石子路,只不过石子不再是普通的碎石头,而是利于人体脚底按摩的鹅卵石。

    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创举,起先滨海人都不是很相信,走路也能接受按摩疗养?但当一段路面建好之后,很多人走在上面都是惊叹舒服,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纷纷称赞杨天这个小设计师很有思想,先前对他年纪小难以担当大任的疑云相继散去,整个滨海市的目光便立马聚集在了高架桥和杨天身上,期待这两样东西能给滨海带来前所未有的风貌。

    紧接着便是建筑物前面的绿化改造,这回法梧派上用场了。高大建筑四周用法梧,小巷子用的仍是香樟。

    在街道改造过程中,杨天恢复了一个滨海人都很喜欢的东西,那便是绿篱的建设,早在建国初,中山路到处是绿篱。后来各地商人汇聚如此,嫌这个东西太碍事了,于是便局面铲除了很多绿篱。

    这次大改造,杨天毫不犹豫地恢复了绿篱,让整个中山路看上去像是回到建国初,质朴清新。

    到99年年初,杨天就只剩下最后一个改造工程了,那就是街心公园地改造,也就是中山公园的改造。

    由于他先前仔细设计过大柳树村度假村地建设方案。所以对园林改造那便是手到擒来。

    很快。整个中山公园富有了新地气息。滨海人周末游玩或是亲戚朋友来访。他们都会去中山公园。因为那里环境好。布局好。很有情调。

    三月。草长莺飞。杨天骑着摩托车来到中山公园。整体设计已经完工了。但局部设计还需细细斟酌。

    和以往不同地是。所有滨海市人似乎都认识他了。走在路上。很多人向他挥手打招呼。尤其是老人。这让他感到很欣慰。忙了小半年。收获地不仅是金钱。还有滨海人地记忆和信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