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今天是1988年3月22号,是马玲回门的日子。 回门讲究赶早不赶晚,必须在上午十点之前到马家才行。 所以今天小两口起来的都挺早,马玲六点半就把饭做好了。 永安这边的规矩是双回门,也就是小两口一起回去。 赵军、马玲吃完饭,就紧忙收拾。按照当地习俗,赵军准备了四盒礼,也就是四样礼品。 其中有两条迎春烟,两瓶西凤酒。 这倒不是赵军不舍得给老丈人买石林,而是马玲说她爸抽迎春就行。送石林再给马大富抽习惯了,以后还不好办呢。 除了烟酒,还有两袋猴王茶叶,外加一条猪里脊。 永安这边的习俗,回门礼不是烟酒糖茶,而是烟酒肉茶。 这肉叫回门肉,一般都是拿猪肉。如果女方家不吃猪肉,可以用牛羊肉。至于肉的部位,不要带骨头的,拿五花、里脊,或者前槽、后鞧都行。 烟、酒、茶装在三角兜里,肉使绳系上,回门礼都准备好了,小两口开始穿出门的衣裳。 赵军穿的,还是结婚时那身毛料衣裳,而马玲就不能穿结婚的衣裳了。且不说她出嫁那天穿的是红嫁衣,那衣服不适合平常穿。 再一个,老话讲“好女不穿嫁时衣”,婆家日子过不下去啦?姑娘嫁过来,连身衣服都混不上? 只见赵军从炕柜里拿出一套崭新的毛料衣裳,那淡蓝色的料子正是马玲喜欢的。 “媳妇儿,你穿着应该能合身。”赵军把衣服、裤子送到马玲面前,道:“等这两天忙完的,我再领你进城,多买几身衣裳。” “不用啊。”马玲接过衣服,道:“不都说了嘛,咱不买了,家衣裳都够穿。” 赵军笑笑没说话,他知道女人都爱美,相信等带着马玲到城里商店,看着那些漂亮衣服,马玲就不会这么说了。 小两口穿戴整齐便出了大门,俩人绕路往马家走去。 绕路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讲究三天不走两条路。新媳妇回门时走的路,不能跟出嫁时走同样的路。 就这么大一个屯子,再怎么绕,十分钟也到了。而眼看快到马家的时候,赵军就见马洋正站在道口张望。 看见赵军、马玲,马洋乐颠地跑过来,对马玲道:“姐,我想死你了!” 说着,马洋张开双臂就要去抱马玲。 赵军手疾眼快,一把将马洋推开,道:“至于吗?昨天还见着了呢?” 赵军感觉这小子太夸张,整得跟他姐远嫁似的。 被赵军推开的马洋,斜眼白了赵军一眼,然后凑在马玲身旁,挎住马玲胳膊,一边走、一边问马玲说:“姐,你吃饭没有呢?” “吃了,吃完回来的。”马玲笑着如此说,马洋又问:“姐,那你吃饱没有啊?你要没吃饱,咱家有大碴子,妈早晨熬(náo)的,可烂糊了。” 马洋说的大碴子,就是大碴粥,是用苞米碴子跟红芸豆一起煮的。熬好了上面一层米油,黏黏糊糊的配着小咸菜老香了。 但这年头的人,隔三差五就吃这玩意,早都吃腻歪了。 马洋这么殷勤,是真想他姐了。姐弟俩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十几年,马玲冷不丁不在家了,给就马洋闪了一下子。 就昨天马洋在自家屋里,总好像能听见姐姐叫自己似的。 虽然是小舅子,可看这小子跟自己媳妇拉拉扯扯的,赵军也瞅着马洋不顺眼了。 而此时听这小子说话,赵军更是没好气地道:“那说的啥话呀?我还能不让你姐吃饱啊?” 马洋被赵军喝得一愣,抬头又是瞪了赵军一眼。 “呵呵……”马玲被二人逗笑,她抬手轻拍赵军一下,道:“咱小弟这不是惦心我吗?” 马玲话音落下,就听赵军道:“嗯呢,是,可惦心你了。” 马家姐弟跟赵军相处的还是少,根本不了解赵军说话的方式。 此刻姐弟俩只以为赵军说的是好话,可下一秒却听赵军道:“那天都说了,你要不跟我好好过,他就领人来收拾你。” 马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