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无耻-《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2/3)页
“文孺,你怎能胳膊肘往外拐,要知道,非我同袍,其心必异,这些人都是我们匡扶社稷的绊脚石。搜集岳肃罪证的事,你不必去办了,交给遗直一个人好了。”叶向高十分不满地横了杨涟一眼,转身便走。其他东林党人纷纷跟上,只有杨涟一个人没有动。倒是在他身边的左光斗拉了他一把,低声道:“文孺,你这人就是太刚直,进卿也是为了我辈,你便顺着他的意,少说一句吧。”
杨涟无奈地点点头,这才跟着左光斗一起回身跟上。
前面的叶向高,这时又说道:“象云、世程、侪鹤,你们几个回城后,随我到府上一趟。闻斯走了,礼部尚书的缺不能落到外人头上,咱们商量一下,看看应该由谁来做。”
******************************************************六部之中,吏部和兵部权利最大,户部和工部油水最多,相比之下,这礼部尚书显得不太起眼。不过您要是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明代,一旦你当上了礼部尚书,那恭喜你,你的一只脚已经踏入内阁了。
可以说在明代,内阁成员不一定都是礼部尚书出身,但当上了礼部尚书,基本上都能进入内阁。现在的内阁成员,叶向高,韩爌,史继偕,沈潅,何宗彦,都相继干过礼部尚书。由此也可看到这礼部尚书的重要姓。
叶向高想把这差事揽到自己人头上,朝中的另一位大佬又何尝不想呢。魏忠贤在权柄虽然不小,可在朝堂上说话的份量始终不足,原因在于内阁里没有一个是他的人。
现在礼部尚书孙慎行倒了,这个缺怎么也不能再让东林党人握在手里。于是,在叶向高那边商议的时候,魏府也在蓄谋。
魏府的后花厅内,魏忠贤坐在上首,左下手坐着工部尚书冯权,锦衣卫指挥使侯国兴;右下手坐的是礼部右侍郎顾秉谦和一个叫作魏广微的人。
魏广微本来是在南京当礼部右侍郎,可因为贪污,被人参了下来。无奈之下,跑到燕京,想借京察的由头,再博个一官半职。魏广微的父亲魏允贞当过监督御史,是个不畏权贵的铮臣,和现在吏部尚书[***]星有些交情。魏广微来到京城后,并没有马上投奔魏忠贤,而是先去找的[***]星,结果被[***]星拒之门外,搭都没搭理他。后听说魏公公这里礼贤下士,便来毛遂自荐。因为和魏忠贤同乡同姓,干脆就认了魏忠贤当叔叔。
“四位,现在孙慎行已经走了,礼部尚书这个职位空悬,我想叶向高那伙人,一定会奏请皇上,安插他们自己的人执掌礼部。这个位置事关重要,我们在内阁一个人也没有,所以处处落于下风,受制于人。这一次,我决定一定要把这个位置争到手。你们想想,谁来当比较合适。”魏忠贤不紧不慢地将招大家来此的目的说了出来。
“督公,您说的不错,因为我们没有人在内阁,朝局之事,完全都由东林党把持,不仅许多地方受到东林打压,就连那个小小的岳肃,我们都惩治不了。实在太过气人。这一次,这个礼部尚书咱们一定要争到手。”这里论官职,当属工部尚书冯权最大,他第一个表示和魏公公站在一起。随后说道:“下官不才,但现在已经坐到工部尚书,调到礼部去,朝中应该也没人能说出半个不字。督公您看,能不能向陛下提议由下官充任。下官对督公的忠心,督公您是知道的。”
别看工部尚书油水多,但谁不想着在权柄上更上一层楼,进入内阁中枢,这是所有当官人的梦想。
魏忠贤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由你来当这个礼部尚书,确实合适。”
一听魏公公有意让冯权出任礼部尚书,顾秉谦可不干了。现在整个礼部,一个尚书下台了,左侍郎王传孝也被关进昭狱,论资排辈,他这个右侍郎也是大有希望的。谁愿意当一辈子副手。冯权和魏公公、客氏的关系,顾秉谦再清楚不过了,他不敢当面顶撞,只是笑呵呵地说道:“督公,由冯尚书来当这个礼部尚书,倒是最佳人选,只是下官以为,工部的差事也不能丢了,冯尚书那里,一年几十万两银子的进项,若是将他调到礼部,工部一旦让东林那边的人拿去,岂不是得不偿失。”
第(2/3)页